首頁 >索引總覽
鍾肇政(1925.1.20~ ) 列印 列印
類別:作家撰寫者:王慧芬

小說家、編輯、翻譯家。筆名鍾正、路家、九龍等。桃園龍潭人。日治時期畢業於淡水中學、彰化青年師範學校。擔任小學教師長達三十年之久,1974至1978年間曾在東吳大學東方語文學系教授課程,教書之餘積極從事翻譯、寫作。1964年起輔佐吳濁流編輯《台灣文藝》。1978年擔任《民眾日報‧副刊》主編。1990年時擔任台灣筆會會長,推動臺灣本土文學。此外更積極參與客家運動。1988年12月28日領導「還我客語大遊行」活動。1994年擔任臺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理事長、1998年臺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董事長等職務,還編輯了《客家台灣文學選》共兩冊。在其寫作生涯中獲得無數次文藝獎,如1966年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1969年台灣文學獎、1992年國家文藝獎特別貢獻獎、第五屆客家台灣文化獎,以及1999年的台灣文學家牛津獎等。漫長的文學創作之路自1951年處女作〈婚後〉刊載於《自由談》始。1957年4月起與鍾理和、廖清秀、李容春、陳火泉等7人通信往來,相互砥礪創作,並發刊《文友通訊》,為本省籍作家們開闢作品交流的園地,藉以互通訊息及評介作品。鍾肇政在1960年《聯合報‧副刊》刊載其首部長篇小說《魯冰花》之後,又接連創作了許多以自身成長經驗及故鄉龍潭為背景的小說,如《濁流三部曲》,《台灣人三部曲之沉淪》、〈八角塔下〉等。1965年為紀念「台灣光復二十週年」,為文壇雜誌社編輯《本省籍作家作品選集》共10輯。收入小說及詩的作者達168家,是戰後中文文學作品的總驗收,也是當時本地作家最整齊的總展現。同年還編輯了《台灣省青年文學叢書》10冊,由幼獅出版社發行,收入鄭煥、鄭清文、李喬等10位作家作品,這些作家皆在日後七○年代嶄露頭角。除此外亦投入《公主潭》、《黃帝子孫》等多齣電視劇本編寫的工作。其他重要作品有《台灣人三部曲之插天山之歌》、《台灣人三部曲之滄溟行》、《望春風》、《馬黑坡風雲》等,以台灣土地、真實歷史來創作,開啟了臺灣大河小說的新紀元,也啟發八○年代之後東方白、李喬等人的大河小說創作。八○年代之後鍾氏投入霧社各部落的田野調查,並著手寫作了《高山組曲之川中島》、《高山組曲之戰火》、《卑南平原》等記錄原住民歷史的小說。更耗時3年,於1993年完成了以二二八事件為背景的小說《怒濤》。鍾氏克服了戰後語言的障礙,努力學習中文,並積極創作,作品之豐共計有長篇小說22部、中短篇小說154篇、散文評論集7種、電視劇本30餘部、翻譯著作47種,以及編選集15種等。小說創作無論是寫客家、原住民族群,都有著強悍的意志,堅忍的生命力;寫臺灣風土人物、歷史記憶,則充滿了對臺灣的認同。此外鍾氏與吳濁流、林海音、鍾理和、廖清秀、東方白、張良澤等文壇眾多作家的往返書信,他都珍貴地收藏著,也為戰後文壇留下重要的史料。他除了以創作、編輯及參與文化活動等方式全力地推動臺灣文學,對後進青年作家更是鼓勵。所以彭瑞金稱他為文學「傳燈者」,以為鍾氏數十年的創作奮鬥史,就像一部戰後臺灣文學史。

瀏覽人次: 296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