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索引總覽
龍瑛宗(1911.8.25~1999.9.26) 列印 列印
類別:作家撰寫者:許維育

小說家。原名劉榮宗。新竹北埔人。臺灣商工學校畢業。畢業後即進入臺灣銀行服務,1937年以處女作〈植有木瓜樹的小鎮〉獲得《改造》雜誌小說徵文的佳作推薦獎,開始在文壇嶄露頭角,其後相繼有小說、新詩、隨筆、評論等文章發表。1940年加入台灣文藝家協會,並擔任該會雜誌《文藝台灣》之編輯委員。1942年辭掉銀行工作,轉任《台灣日日新報》編輯,同年10至11月間,與西川滿、張文環、濱田隼雄被選為「第一屆大東亞文學者大會」臺灣區代表,前往東京與會。1943年原擬出版小說集,但被臺灣總督府以不合戰時體制為由禁止,遂出版文學評論集《孤獨的蠹魚》。戰後初期曾任日文雜誌《中華》、《中華日報》日文版編輯,1946年10月25日全面廢除報刊日文版之後重回金融界,於1949年進入合作金庫服務,直至1976年退休。退休後龍氏重拾文筆專事寫作,先以日文完成中篇小說〈媽祖宮的姑娘們〉、〈夜流〉以及長篇小說《紅塵》,八○年代之後轉以中文寫作,內容多為極短篇小說與隨筆雜文。1987年中文小說集《杜甫在長安》結集出版,同年並獲頒鹽分地帶文藝營「台灣新文學特別推薦獎」。龍氏的創作類型包括小說、雜文隨筆、新詩、評論,並涵跨中日兩種語文,作品數量繁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仍屬其日治時期之日文小說,尤以成名作〈植有木瓜樹的小鎮〉為最,其他重要者有〈趙夫人的戲畫〉、〈午前的懸崖〉、〈白色的山脈〉、〈蓮霧的庭院〉、〈不知道的幸福〉等。戰後之寫作則因寫作時空與世代之特殊性而見其重要,重要者有〈青天白日旗〉、〈從汕頭來的男子〉、〈夜流〉、《紅塵》、〈杜甫在長安〉等。龍瑛宗與張文環、呂赫若並列為日治時代戰爭期最具代表性的臺籍作家,龍氏小說之特殊性在於有別於之前主流之抵抗精神與民族意識的寫實文學,自龍氏之後,臺灣的小說才出現了現代人心理的挫折、哲學的冥想。龍氏之文學養成乃以日文為工具,吸收了法俄寫實主義、自然主義、現代主義及日本新感覺派、超現實主義文學之流。以世界文學為養分,龍氏發展出其陰鬱冷冽之纖細浪漫文風,再以此關照臺灣人的心靈與生活圖像,形成其特殊之個人風格。

瀏覽人次: 485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