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索引總覽
楊逵(1905.10.18~1985.3.12) 列印 列印
類別:作家撰寫者:黃惠禎

小說家、編輯。原名楊貴,筆名有楊逵、楊建文、賴健兒、SP、林泗文、伊東亮等。臺南新化人。日本大學專門部文學藝術科肄業。日本殖民時代曾參與農民組合與文化協會,實地領導社會運動,並因而入獄10次。1934年以〈送報伕〉(日文原題〈新聞配達夫〉)入選東京《文學評論》第二獎(第一獎從缺),奠定在文壇的基礎。其後擔任《台灣文藝》日文編輯,1935年因選稿意見不合而退出,與妻子葉陶另創《台灣新文學》雜誌。七七事變爆發後,皇民化運動如火如荼地在全島展開。由於日本警察入田春彥的資助,租地創辦「首陽農園」,以花農為業。戰後初期曾創辦《一陽週報》,主編《和平日報‧新文學欄》、《文化交流》、《力行報‧新文藝欄》、《台灣文學叢刊》。致力於臺灣文學的重建,介紹孫文思想和三民主義,並轉載大陸五四以來的白話文學作品。二二八事變後與妻子葉陶於4月間被捕下獄,8月間釋放。1949年4月6日因起草〈和平宣言〉被捕,判處12年徒刑。1951年移監綠島。其間發表作品於獄中刊物《新生活》壁報與《新生月刊》,並創作劇本供受刑人作為晚會及街頭表演之用,多在激勵受刑人要勇於面對困境,或者倡言團結合作的重要性,字裡行間依然維持著樂觀昂揚的精神。1961年出獄,次年借貸於臺中大度山開墾「東海花園」。1976年綠島時期作品〈壓不扁的玫瑰花〉(原題為〈春光關不住〉)被收錄於國中國文教科書,是日治時期成名的臺灣籍作家作品被選錄於教科書的第一人。1970年代鄉土文學尋根熱潮興起之後,因緣際會之下復出文壇,由於曾經歷白色恐怖曾經長期身繫囹圄,晚年的作品隱約表現出與政治疏離的立場,除了回憶錄、座談會、演講等口述紀錄之外,大多是描寫生活瑣事的隨筆雜文。1982年夏受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家寫作坊」之邀,訪美數月。在離美返臺之前促成了「北美台灣文學研究會」之成立(1982年10月30日),並成為該會第一位榮譽會員。1983年11月榮獲第六屆吳三連文學獎,及第一屆台美基金會人文科學獎。1984年8月獲鹽分地帶文藝營頒發臺灣新文學特別推崇獎。楊逵的作品類型涵蓋詩歌、小說、戲劇、隨筆雜文與評論,而以小說聞名於世;重要作品有《三國志物語》、《鵞鳥の嫁入》、《鵝媽媽出嫁》、《羊頭集》、《壓不扁的玫瑰》、《綠島家書》、《睜眼的瞎子》、《樂天派》等。2001年12月《楊逵全集》14冊全數出版,其中收錄已發表作品及未發表的遺稿,是目前最完整的楊逵作品集。楊逵終身信奉社會主義,文藝創作對他來說即是社會運動的另一種方式,因此在其小說創作中含有濃厚的階級意識,以及對於未來理想世界的深切期盼,是臺灣文學史上相當重要的普羅文學家。

瀏覽人次: 235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