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索引總覽
楊牧(1940.9.6~ ) 列印 列印
類別:作家撰寫者:何雅雯

詩人、散文家、翻譯家。原名王靖獻,早期曾用筆名葉珊,1972年間改為楊牧。花蓮人。柏克萊加利福尼亞大學比較文學博士。楊牧15歲開始以筆名「葉珊」投稿報紙及《藍星》、《現代詩》、《創世紀》等詩刊,曾協助陳錦標編輯《東台日報》詩周刊,1958年自花蓮高中畢業,赴臺北與覃子豪、黃用、洛夫、瘂弦等交遊,1960年就讀東海大學期間,由藍星詩社出版處女詩集《水之湄》,1964年赴美入愛荷華大學詩創作班,1966年獲藝術碩士學位,出版第一本散文集《葉珊散文集》。其後赴柏克萊加利福尼亞大學,師事陳世驤先生,研究《詩經》,1971年完成博士學業,任教華盛頓大學,以〈十二星象練習曲〉獲第一屆詩宗獎。1972年逐次發表《年輪》中之部分篇什,風格驟變,起用筆名「楊牧」至今。此後曾任臺灣大學外文系、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系客座教授,並參與籌畫香港科技大學,1996年返國擔任東華大學教授兼任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2002年起為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除詩宗獎外,1966年獲青年文藝獎金,1979年以詩劇《吳鳳》獲中山文藝創作獎、時報文學獎推薦獎,1987年以散文集《山風海雨》獲時報文學獎推薦獎,1990年獲吳三連文藝獎,2000年獲國家文藝獎,為文學類得獎人。楊牧早年以詩成名,重要詩集如《傳說》、《瓶中稿》、《禁忌的遊戲》、《有人》等,均已親自編年整理,為《楊牧詩集Ⅰ》、《楊牧詩集Ⅱ》,另有《完整的寓言》、《時光命題》、《涉事》等詩集,展現詩人思維、技藝之深入與變化。30歲以後於散文一體銳意求變,《年輪》、《疑神》、《星圖》大量實驗象徵、寓言等手法,為散文體式一新耳目;《柏克萊精神》等雜文集展現人文關懷、知識份子介入現實的勇氣和決心;《山風海雨》、《方向歸零》、《昔我往矣》為「奇萊前書」系列,可視為詩人亦回憶亦虛構之文學自傳;《搜索者》、《亭午之鷹》則更體現詩人體物言志、抒情詠懷的精神格局。楊牧雖為外文系出身,但求學期間對中國古典文學浸染亦深,故其主要的文學淵源有二:其一為《詩經》以降中國詩學之比興傳統、體物緣情,何寄澎稱許其為「詩人散文的典範」,即側重楊牧對古典詩人「言志」的理解和追求;其二為西方浪漫主義以降之詩人,包括華滋華斯(William Wordsworth, 1770~1850)、柯勒律治(S.T. Coleridge, 1772~1834)、拜倫(G.G. Byron, 1788~1824)、雪萊(P.B. Shelley, 1792~1822)、濟慈(John Keats, 1795~1821)、葉慈(W.B. Yeats, 1865~1939)以至於現代主義詩人艾略特(T.S. Eliot, 1888~1965)。楊牧的詩與散文恆常表現出內向觀照自我與外向介入現實的融合,不耽於口號、主張或潮流,始終維持追尋探索的精神能量,以及典雅雍容、富於沉思的抒情丰姿,並兼顧音律的轉折洽美。值得注意的是,楊牧不僅為不斷求新求變、自我突破的詩人、散文家,同時也長於翻譯和評論,譯作《葉慈詩選》、《暴風雨》皆精於考覈檢證,既講究譯筆之信傳意達,亦能自成一富於詩意之美感。編選中國五四運動以來現代作品不遺餘力,往往於編選之外又加以批評勾勒,兼顧學術性與文學性。

瀏覽人次: 311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