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索引總覽
陳映真(1937.11.6~ ) 列印 列印
類別:作家撰寫者:羅夏美

小說家、編輯、評論家。原名陳映善,改名陳永善;筆名陳映真、許南村等。臺北鶯歌人。1961年淡江文理學院外文系畢。 1959年於〈筆匯〉發表第一篇小說〈麵攤〉,此後小說、隨筆、評論、紀實作品等散見各報刊。曾任中學英文教師、外商公司職員。自青年時期起即堅守馬克思主義及統一的立場,1968年因「民主台灣同盟」案入獄,7年後復出文壇。1977年投入「鄉土文學論戰」。1979年〈夜行貨車〉獲吳濁流文學獎。八○年代參與《文季》、《夏潮論壇》等雜誌編務。1983年〈山路〉獲《中國時報》小說推薦獎。1985創刊《人間雜誌》,紀實報導臺灣弱勢民眾的生活實況。1988年《陳映真作品集》十五卷結集印行。解嚴後,參與籌組「中國統一聯盟」,任盟主席。1991年籌畫由人間出版社漸次推出《台灣政治經濟叢刊》、《人間思想與創作叢刊》。1996年後,任職中國社科院榮譽高級研究員及中國人民大學客座教授。《將軍族》名列《亞洲週刊》二十世紀百大小說之林。2000年前後,重新提筆創作〈忠孝公園〉 等小說。主要著作有:小說集《我的弟弟康雄》、《唐倩的喜劇》、《上班族的一日》、《萬商帝君》、《鈴鐺花》、《忠孝公園》;評論集《知識人的偏執》、《孤兒的歷史、歷史的孤兒》;訪談集《思想的貧困》;隨筆集《鳶山》;序文及書評集《鞭子和提燈》;政論集《中國結》,及2000年起與陳芳明在臺灣新文學史書寫上的統獨論戰等。小說創作可略分為四階段,1959~1961年「自傳期」:呈現市鎮小知識份子的憂悒情緒,筆調苦悶而哀傷;1963~1967「轉變期」:溶入當時文壇風行的現代主義筆法,處理「大陸人與臺灣人的關係」及「對知識分子的體察與批判」主題;1976~1987「政治經濟期」:思索「跨國企業對臺灣經濟、文化、心靈的侵略及扭曲」及「白色恐怖」受難者沈埋的哀史與熱情,筆調理性而哀憫;1999~2001「歷史反思期」:反思「台灣人在大陸」、「白色恐怖加害者」、「台人對日本的愚愛」,筆調深思而冷嘲。其小說題材常為臺灣文壇討論焦點,文字具有獨特的魅力。他所創辦的理性批判和溫暖關懷兼具的《人間雜誌》,獲選為年度出版界大事。九○年代籌畫人間出版社出版台灣社會、文學方面的書籍,頗受學界重視。他經歷過的論戰有現代主義批判、鄉土文學論戰、第三世界文學論、中國結與臺灣結爭論、統獨論等,且一貫的堅持其馬克思主義和統一的立場,是臺灣文學界一個持久而重要的存在。學界對陳映真文、論及為人常存兩極化評價:肯定者讚譽其為當代最優秀的小說家之一、「海峽兩岸第一人」、「台灣良心」;否定者認為其小說常「理念先行」、九○年代以後親履大陸卻少見批判的言行頗可訾議。

瀏覽人次: 238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