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原名莫洛夫。湖南衡陽人。政工幹校、淡江大學英文系畢業。1949年隨軍來臺,任職海軍。1954年與張默共同創辦《創世紀詩刊》於左營,為現代詩運動的重要據點;1969年發起組成「詩宗社」,提出「現代詩歸宗」的主張。現寓居加拿大溫哥華,專事寫作。作品曾獲中國時報敘事詩推薦獎、中山文藝創作獎、吳三連文藝獎、國家文藝獎等。著有詩集《靈河》、《石室之死亡》、《無岸之河》、《魔歌》、《時間之傷》、《釀酒的石頭》、《月光房子》、《天使的涅盤》、《隱題詩》、《雪落無聲》、《漂木》、《因為風的緣故》、《洛夫世紀詩選》,詩論集《詩人之鏡》、《孤寂中的迴響》、《詩的邊緣》等。洛夫最初的詩集《靈河》繼承中國三○年代的抒情風格,略顯生澀。自1959在金門砲彈嗖嗖聲中開始創作組詩《石室之死亡》,集中處理戰爭、死亡、性愛等課題,風格為之一變,意象繁複濃烈,語言奇詭冷肅。同時提倡超現實主義,高舉虛無精神,在現代詩運動中,以衝擊舊壘的前衛角色自居,試驗既猛,毀譽參半。中期以後,化繁複為精警,變尖新為圓熟,常藉日常情境呈現時代感受,以簡勁語言追摹古詩韻味,成就累積漸高,代表作有《魔歌》,以「入魔」自喜,號稱「詩魔」。八○年代迭獲重要獎項肯定,國家文藝獎得獎評語為:「語淡韻深,自然渾成,真能表現唐代絕句,晶瑩剔透之美。」吳三連文藝獎評語為:「其藝術已臻虛實相生,動靜皆宜之境,且能直指萬物之本質,窮究生命之意義。」九○年代以降,依然創作不輟,《隱題詩》著力於因難見巧的形式試驗,《雪落無聲》追尋蕭散寧靜的晚境,《漂木》則試圖鋪展個人的精神史。數十年來,洛夫一直是詩壇備受矚目的人物,這一方面是由於他豐富而多變的創作表現,另一方面則導因於他激切而獨特的詩學立場。除了一連串關於超現實主義的論述之外,六○年代發表〈天狼星論〉,而與余光中論戰,七○年代發表〈中國現代詩的成長〉,八○年代發表〈詩壇春秋三十年〉,招致其他詩人的抗議,皆為著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