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索引總覽
林豪(1831~1918) 列印 列印
類別:作家撰寫者:吳福助

古典詩人、(方志編纂者)。字嘉卓、卓人,號次逋。福建金門人。幼承家學,少有文名。道光29年(1849)補弟子員,咸豐9年(1859)中舉人。同治元年(1862)東渡,居艋舺,時戴潮春起事,林占梅奉檄辦團練,見而禮之,邀入其別墅潛園寓居,相與討論文史,並聘為姬妾杜淑雅之教師。同治6年(1867)應淡水同知嚴金清之聘,纂修《淡水廳志》。7年(1868)主講澎湖文石書院。其後內渡鄉居,專心著述。光緒4年(1878)應澎湖通判蔡麟祥之聘,再度主講文石書院,並纂修《澎湖廳志》。光緒8年(1882)返回故里,纂修《金門志》,熱心社會公益,修祠建橋,為鄉人所稱頌。28年(1902)奉部札補授連城縣學教諭,以年老不就。宣統元年(1909)重遊淡水。林豪在臺灣及澎湖前後十餘年的流寓生活中,投入最多心力的是地方志編纂及書院講學,並曾校訂施瓊芳《石蘭山館遺稿》、蔡廷蘭《惕園遺詩》,對臺灣文獻保存及文風推展,貢獻甚大。所修《澎湖廳志》前附〈凡例〉,凡四千言,體例精嚴,為清代臺灣方志中絕無僅有之作,可以考見林豪的修志理念,以及清末臺灣方志學的發展端緒。所著《東瀛紀事》2卷,綜述戴潮春事件始末,博採旁搜,實事求是,體大思精,議論平正。詩文集多種,多未刊行,今存僅晚年自行刪定的《誦清堂詩集》12卷(林策勳輯刊,菲律賓,宿霧,大眾書局,1957年)。此集中有關臺灣者,計有〈臺陽草〉2卷、〈澎湖草〉1卷,收古今體詩295首,其間尤多歌行古體,例如〈祈雨謠〉、〈招魂曲〉、〈逐疫行〉、〈臺陽古蹟十二首〉、〈澎湖大風行〉、〈鹹雨嘆〉、〈囹圄滿〉、〈少婦哀〉等,縱逸恣肆,揮灑自如,客觀真實地反映社會民情,顯見作者悲天憫人的襟懷,是其在臺作品中耀眼璀燦的部分。又連橫《台灣通史‧流寓列傳》本傳載有澎湖論一篇,則是顯見其關心民瘼的睿智的代表作。黃美娥《清代竹塹地區傳統文學研究》(輔仁大學博士論文,1999年6月)評述林豪生平及文學,精詳扼要。

瀏覽人次: 313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