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索引總覽
吳濁流(1900.6.2~1976.10.7) 列印 列印
類別:作家撰寫者:張金墻

小說家、古典詩人。原名吳建田,字濁流,號饒耕。新竹人。1920年臺北師範學校畢業。日據時代曾任公學校教師。1936年於《台灣新文學》發表小說處女作〈水月〉。同年,以小說〈泥沼中的金鯉魚〉榮獲《台灣新文學》徵文比賽首獎。1940年因日籍督學肆意凌辱台籍教師,憤而辭職。1941年赴中國南京,任《大陸新報》記者。1942年返臺,任《台灣日日新報》記者,同年於《台灣藝術》發表遊記〈南京雜感〉。1943年起草《亞細亞的孤兒》(原名《胡太明》,1945年完成,1946年以《胡志明》出版)。1945年任《台灣新生報》記者,1946年任《民報》記者。1947年因二二八事件《民報》被停刊,結束其記者生涯,轉任社會處科員,同年創作隨筆〈黎明前的台灣〉。1948年任大同工職訓導主任,同年發表小說〈波茨坦科長〉。1949年改任臺灣機器同業公會專員,同年出版古典詩集《藍園集》。1964年集結臺灣本土作家創刊《台灣文藝》,延續台灣本土文學的香火。1965年自機器公會退休,1968年在《台灣文藝》連載小說《無花果》。1969年設立「吳濁流文學獎」,1971年設立「吳濁流新詩獎及漢詩獎」。1973年開始於《台灣文藝》連載小說《台灣連翹》。1976年病逝。吳氏作品以長篇自傳性小說《亞細亞的孤兒》、《無花果》、《台灣連翹》最重要,其中《亞細亞的孤兒》完成於二次大戰末期,以臺灣人的歷史命運為主題,是臺灣文學的經典之作。吳氏以詩人自許,其詩作以古典詩為主,曾出版《藍園集》、《風雨窗前》、《濁流千草集》、《濁流詩草》等詩集。1977年張良澤編輯《吳濁流作品集》六卷,由遠行出版社出版,收錄長短篇小說及評論、隨筆等著作。吳氏的三部長篇小說扣住臺灣人的歷史命運,《亞細亞的孤兒》以其個人的成長與經歷為中心,鋪陳臺灣人糾結的認同問題,《無花果》與《台灣連翹》描寫戰前戰後臺灣人命運的波折與二二八事件對台灣人的打擊。吳氏的短篇小說亦有鮮明的時代特質,〈水月〉、〈先生媽〉、〈陳大人〉、〈功狗〉批判日據下的社會與人物,〈銅臭〉、〈波茨坦科長〉、〈路迢迢〉暴露戰後臺灣社會的怪現狀,充滿了挖掘社會瘡疤的特質,是典型的社會寫實主義文學。評論家葉石濤認為其小說的缺點是「技巧和構成皆陳舊,表現方法迂腐,缺乏新鮮的現代人感覺」。然而吳氏準確地掌握了臺灣歷史的脈動,深刻地反映了臺灣社會的現實面,奠定他在臺灣文學史中不朽的地位。吳氏創辦《台灣文藝》及「吳濁流文學獎」接續了戰後被國民黨政府斬斷的本土文學傳統,也鼓勵了一批年輕的臺灣文學創作者。《台灣文藝》成為戰後臺灣作家精神意識的堡壘。林衡哲認為:「就純粹的文學創作才華而言,相信有不少前輩老作家超越過他,但是在歷史的使命感上與對台灣文學的奉獻精神上,在台灣文學史上大概找不到超越過他的人。」

瀏覽人次: 318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