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索引總覽
丘逢甲(1864.12.26~1912.2.25) 列印 列印
類別:作家撰寫者:黃美玲

古典詩人、古典散文家、教育家。字仙根,一字仲閼,號蟄庵,晚號倉海君。廣東鎮平人,出生於福建台灣府(臺灣)。1873年即以〈全台利弊論〉一文被巡撫丁日昌封為「東寧才子」,1889年考上進士,欽點工部虞衡司主事,然因痛恨官場之腐敗而辭官回臺。1891年起常至唐景崧署內之澄懷園與士紳文人酬酢唱和,亦多參與斐亭詩鐘之創作。1894年爆發甲午戰爭,丘氏奉旨督辦團練,稍後自任全臺義軍統領。1895年清廷戰敗,與日簽訂馬關條約,並割臺求和,丘氏聯合紳民宣布臺灣成為主權獨立的「台灣民主國」,推唐景崧為總統。十日後唐氏內渡,日軍逐步進占臺灣,丘氏見大勢已去,亦回到廣東鎮平。其後一方面創辦新式學堂,以西方理念教育青年,一方面結交保皇會、革命人士,為國族謀福祉。1912年病逝於鎮平家中,臨終時遺言向南葬,曰:「吾不忘台灣也。」丘氏生長於臺灣鄉間,對本土具有深厚的情感,亦懷有血濃於水的同胞關懷。其創作以古典詩為主,現存〈竹枝詞〉40首及《柏莊詩草》為早期作品,對歷史文化、風土民情、山川地理均有深刻描寫,表現出清朝臺灣人民之生活圖景與畫面,詩風傾向清新活潑、形象逼真。《嶺雲海日樓詩鈔》則為內渡後之作,共1685首,其中至少有1000首以上是懷念臺灣或與臺灣有關。內容則為對清王朝腐朽無能、割地辱國的無限憤慨和念念不忘收復國土、報仇雪恥的信心。因身遭割臺之痛、離鄉之苦與逃亡恥辱,呈現悲憤淒涼但不失雄健之風,並以感懷時事、鼓吹愛國思想居多。中國岳麓書社出版的《丘逢甲集》堪稱目前收錄最完整的版本,詩作總數達2500餘首,同時也收集102篇文章。丘氏詩作之特色,其一為強調「詩史」精神,批判、彈劾、諷議時政,反映時代心理,表達對國家民族生存及歷史文化之關切;其二為實踐「詩界革命」主張,以名詞、新事物、新理想入舊風格,作風明朗自然,強悍有力;其三是創作時展現散文化之章法筆法,組詩結構的有機運用,超現實幻構技巧,創意性思考和譬況託寓之手法;在理念和藝術上均達到極高的境界,被梁啟超推為「詩界革命一鉅子」。其散文特色則為淵雅雍容,條理暢達,直承唐宋古文八大家之風。

瀏覽人次: 885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