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家、評論家、小說家。山東蘭陵人。又有筆名方以直。14歲即參與抗日游擊隊,開始寫「游擊隊員的家信」專欄,17歲學寫小詩,並評論《聊齋誌異》及《紅豆村人詩稿》。1949年曾為共軍所俘,數月後脫險來臺,於1952年正式任職中國廣播公司,至1976年退休。1978年十月赴美,定居紐約法拉盛。王鼎鈞為一全方位作家,早期為中廣公司撰寫各類型廣播稿為主,為此後簡練精湛之口語化文字打下基礎。1957至1964年為《中國時報》寫評論專欄「信手拈來」,1965至1979年任《中國時報》主筆,其間於1963至1967年任《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主編。1952至1976年間,創作不輟,體例無所不容。包括指導青年寫作之《作文七巧》、《作文十九問》、《講理》等書。廣播理論之《廣播寫作》、評論集《文藝評論》、傳播理論《文藝與傳播》、隨筆雜文《長短調》、《世事與棋》、小說集《單身漢的體溫》、散文集《情人眼》等等。1975至1976年間出版勵志文集《開放的人生》、《人生試金石》、《我們現代人》三書,因暢銷而成為家喻戶曉的作家,1978年出版散文集《碎琉璃》,融合自傳、散文、小說於一爐,為一大突破,也是王鼎鈞創作歷程新的開始。從此以各種方式創作散文,尋求一再的創新與挑戰。定居美國後,出版有小品文集《靈感》、寫海外遊子之三書《海水天涯中國人》、《看不透的城市》、《別是一番滋味》。有實驗性極強的散文集《意識流》,以及在風格與技巧上更上一層樓之《左心房漩渦》。此書於出版當年獲得行政院新聞局優良圖書金鼎獎、圖書著作金鼎獎、中國時報散文推薦獎、吳魯芹散文推荐獎。此後又有哲理與文學相融之《千手捕蝶》、生活隨筆《活到老,真好》,以及探討人生幽暗面之《隨緣破密》等書出版。1991年出版讀書隨筆《兩岸書聲》,表現了他一生的美學觀念。詩作成集者僅有《有詩》一書,因早歲於舊詩多有磨練,現代詩作品中也表現了嚴謹的詩格。1992年寫下預定四部回憶錄作品之第一部《昨天的雲》,1995年出版第二部《怒目少年》。1998年,王鼎鈞74歲,出版了《心靈與分享》,為其一生信仰寫下見證。2000年,出版自選集《風雨陰晴》。至2001年為止,出版文集38種。專書研究王鼎鈞之作品有蔡倩茹之《王鼎鈞論》(爾雅)、亮軒之《風雨陰晴王鼎鈞》(爾雅)。單篇評論約有150篇以上。王鼎鈞在整個中國近代史中經歷了最重要的抗日、國共戰爭、中央軍退守臺灣時代的戒嚴時期等階段,以及定居美國的二十餘年,眼界與思想自有其充沛的歷練。創作時間長達一甲子,質量俱十分可觀。出身自傳統書禮之門,受到深厚的儒家影響,又同時受家庭影響成為虔誠之基督教信徒。依其自云「持基督教護照加佛法觀光簽證」,復可知其受佛教思想影響之深。戰亂中曾經出生入死,作品真摰深沈,自有無限情義。雖然學歷僅止於戰亂中的中學,但對文學一往情深,從不懈怠,一切從根做起。他把詩的精緻與節奏、小說的懸疑與結構、歷史的網絡、人性的錯綜,傾力鎔鑄而成獨創風格之散文,也為散文世界開拓了一片新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