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索引總覽
王石鵬(1877~1942) 列印 列印
類別:作家撰寫者:黃美娥

古典詩人。字箴盤,號了庵。新竹人。幼時好刀劍,兒童皆不敢侮;十歲通韻語,塾師曾以「龍媒」二字嵌首尾令生徒作聯,石鵬率先以「龍文猶憶楊稱姪,鳳友原憑葉作媒」獲冠,故時有「王龍媒」之稱。十五歲,從遊於舉人鄭家珍門下,追隨杖履,為執筆硯;其後再入明志書院,與謝介石(後任滿州國外交總長)為莫逆交,外人謂為新竹「雙石」;而同時二人亦與同窗洪崇三出入必偕、坐論必共,故又有「竹城三逸」之號。及長,又與生同鄉、居同里之王松、王瑤京(松之族弟)時相過從,人稱「三王」。乙未變革,避亂閩南,至1897年秋天,聞臺灣兵氣已銷,始奉親東渡回臺,寓居竹塹名勝古奇峰附近,名其室為「疊溪堂」,並自號「水月主人」。同年9月,有感「國語」(即日語)學習之必要,參加了新竹國語傳習所入學試驗,成為傳習所第二屆甲科生,隔年5月依願再入臺北師範學校就讀。1900年於師範學校就讀期間,採擇諸家雜說及東文譯出有關臺灣的敘述文字,精心撰稿而成《臺灣三字經》,頗獲時人好評。1902年,翻譯日人橫山壯次郎所著《農學須知》,足見其在舊學之外,也雅好新學,且熟諳日語。再者,王石鵬亦工於金石刻畫,兼擅詩作,寓居新竹時為奇峰吟社(或稱古奇峰吟社)、竹社的重要成員。1916年,應中報《台灣新聞》之聘,移家臺中,展開近十年的記者生涯,期間常與中部文人密切往來,1926年7月18日因林獻堂的推薦,加入素以民族意識著稱的櫟社,成為正式社員;此外,也曾獲聘東墩吟社顧問、臺中樗社副社長,並擔任苗栗栗社詞宗達十餘年。豐富多彩的詩社生活中,王石鵬寫詩無數,惜未結集付梓,作品散見各報章雜誌,擊缽之外,山水紀遊之作頗多,蓋與其癖好山水有關。晚年嘗為笑疾所苦,除設帳授課,擔任教師外,獨好佛隱僧龕,新竹青草湖靈隱寺、苗栗法雲寺、臺中寶覺寺、中壢圓光寺、月眉圓光寺……等,皆有其行蹤;另,間取材日人所著《異藏經》、《釋迦新傳》、《釋迦牟尼傳》等書,擇譯編寫成《釋迦佛歌》,以韻語書寫,共分三十四章,運用通俗的表達方式,冀使眾人能領會佛陀慈悲而深受感化,用心良善。大抵一生著述,除前列作品外,尚有《了庵雜錄》、《女學揭要》、《清宮遊記》,惜或遭燬,或已佚,僅《臺灣三字經》流傳至今。而此一仿《三字經》的方式寫作的《臺灣三字經》,是目前所知第一本以臺灣區域為書寫對象的蒙書,自有其特色與意義。

瀏覽人次: 365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