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索引總覽
鐵漿 列印 列印
類別:作品撰寫者:陳國偉

短篇小說集。朱西甯著。臺北文星出版社1963年11月初版。全書除作者〈一點心跡〉一文代序外,共收錄〈賊〉、〈新墳〉、〈劊子手〉、〈捶帖〉、〈餘燼〉、〈紅燈籠〉、〈出殃〉、〈鎖殼門〉、〈鐵漿〉9篇小說。目前流通的版本附錄柯慶明評論〈論朱西甯的「鐵漿」〉。全書以中國北方為背景,描寫一群與命定環境抗衡的血氣人物,在善惡之際掙扎、沈淪與尋求救贖的過程。其中最有名的代表作〈鐵漿〉,以沈、孟兩家代代爭包鹽槽,最後孟昭有極血氣之勇吞下熾熱鐵漿,以生命換取勝利,然時代更迭的氣笛已鳴,火車無情地開進這個小鎮,改變了傳統的運輸方式;文末孟憲貴的白棺孤伶伶地置放在鐵道旁,可謂民初以機械理性為標竿的現代文明,沖潰中國傳統文化與生活場域,最經典且悲壯的象徵場景。其他諸篇則描繪出鄉土人性慾望的善惡風景:不論是〈餘燼〉中的瞎老三與瘸大爺,因金錢貪欲而撕裂相依為命的關係;還是〈紅燈籠〉中醫治大舅旅途中,引發出的拯救與否的道德命題;或是〈出殃〉中錯認而想像所引發的色欲;及〈鎖殼門〉中長達廿年的追兇復仇,最後卻發現兇手大春已然發瘋回到故里,於是偽裝不知,讓大春在鎖殼門下受子孫戲弄嘲侮,凌遲償罪。〈新墳〉、〈捶帖〉則是描述鄉土知識人物的愚昧無知,以致釀成悲劇,而其象徵手法,實接近於五四時期的魯迅。被張愛玲譽為最具民族性的《鐵漿》,不只在空間及情感上具有懷鄉小說的代表性,且在其洞察人性複雜度的深刻,及刻畫鄉土世界的慾望與黑暗,更讓小說文本達到宗教啟悟與哲學意義的高度。

瀏覽人次: 1558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