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集。張秀亞着。臺北大業書店今日文叢第三輯之二,1964年8月出版。全書分為四輯,收錄15篇散文,書名以第一輯首篇文章〈懷念〉題名,而各篇文字無不蘊含著女性細膩、纏綿,且略帶哀惋的情思。如開篇一文所述:「日子在一片灰霧中飛逝。我們如同兩顆晨星,在遙遠的天隈,互相失落,你像是一邊唱一邊飛遠的秋雁,誰知道你的影子寫上哪片流雲?」作者將婉轉動人的離情別緒,以古典情懷吟誦,使讀者更見其思念與等待的憂傷心靈,有如即將凋落的秋葉,令人無盡疼惜。女詩人的嗟怨時時流露於字裡行間,凝鍊的文風與悽惻的章句,每每將讀者帶入落葉西風、涼雨晚雲的心境中。隨其筆端遊走,任其一腔詩思與幻想冉冉升出家庭主婦的生活圈。張秀亞形容其寫作生涯是在解下圍裙、擦拭額上汗珠與襟上油漬之後,強迫著一些相識與不相識的朋友,來諦聽她的吟風弄月。待文學的歌聲進入曲終,她便又輕輕嘆息地回到廚房,任清漣漣流水在腕上淌過。戰後初期多數由大陸渡海來臺的女作家,將寫作視為勞苦家務之餘的心靈寄託。張秀亞的書寫事實上是為女性的命運發出一聲聲嘆息:「女人像蝙蝠或貓頭鷹一般的活著,像畜牲的勞碌,像水蟲一般的死去。」「命運原只要你做一個保姆,一個廚娘!是誰要你在紙上畫了大圈小點,去借用一些報刊的街窗來展覽自己的狂愚呢?」她為女性在廚房中的「正職」無奈地哀嘆著,又為身為作家的角色深感質疑。如此自我剖析的書寫軌跡,實際上也正是晚清至五四以降,女作家蓬勃崛起後,許多女性的普遍心聲。是故此類作品便成為探析與回顧女性作家在以男性為中心的傳統論述中,逐步追求自我主體確立的轉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