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索引總覽
燕心果 列印 列印
類別:作品撰寫者:許素蘭

兒童文學。鄭清文著。本書有三個版本:一、號角出版社1985年3月初版;二、自立報社出版部1993年2月初版;三、玉山社出版公司2000年4月初版。三個版本同樣都收錄〈荔枝樹〉、〈鬼姑娘〉、〈紅龜粿〉、〈燕心果〉、〈麻雀築巢〉、〈鹿角神木〉、〈松雞王〉、〈泥鰍和溪哥仔〉、〈白沙灘上的琴聲〉等19篇童話,以及李喬〈成長的寓言〉;1993年版及2000年版則有作者自撰之後記。本書雖以童話形式寫作,但是從故事內容、以及作者的表現方式觀之,讀者對象並不侷限於兒童。全書中除〈鹿角神木〉寫小鹿對母鹿永恆的思念,情感描繪細膩動人,是唯一以情感表現為主題,而不具價值觀、生命態度、生態環境等問題意識與哲學思考的一篇外,其餘諸篇,往往在故事背後隱藏了引人深思的哲理,如:〈白沙灘上的琴聲〉寫一群白鯨為了讓被污染的沙灘恢復乾淨面貌,不顧擱淺的危險,以身軀淨灘的故事;〈松雞王〉寫愛炫耀、誇飾的松雞王,不僅發明異於尋常的「倒飛」特技,而且在雪地裡堅持不穿具有保護作用的白衣服,終於被雪梟獵殺;〈松鼠的尾巴〉寫自以為聰明的飛鼠,以「人工移植」的方式,改變松鼠外型,反而使松鼠容易脫逃,增加飛鼠獵捕的困難。本書的另一特色是:故事中的「角色」,大多是生存在臺灣這片土地上的動、植物,如〈麻雀築巢〉裡的麻雀、水稻、烏秋,〈泥鰍和溪哥仔〉裡的泥鰍、溪哥仔,〈白沙灘上的琴聲〉裡的林投、木麻黃、菅芒等;此外,對於臺灣民俗慣習也有所襲用,如〈紅龜粿〉裡壓墓粿的習俗、水鬼討替的民俗觀念等。這些動、植物以及民俗慣習,建構出《燕心果》強烈的臺灣圖像意識。整本書的故事內容雖然充滿虛構與想像,但是閱讀聯想卻相當貼近臺灣土地與人民生活,具有異於舶來童話之異國情調的本土意義與價值。

瀏覽人次: 349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