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說集。商晚筠著。臺北聯經出版社1977年12月初版。收錄了〈木板屋的印度人〉、〈黃昏以後〉、〈林容伯來晚餐〉、〈寂寞的街道〉、〈癡女阿蓮〉、〈未亡人〉、〈君自故鄉來〉、〈巫屋〉、〈最後一程路〉、〈戲班子〉、〈九十九個彎道〉等11篇小說。李瑞騰在《七色花水》的序文中曾統計過收錄在《癡女阿蓮》的11篇作品,除了〈黃昏以後〉,其餘作品都以北馬的華玲為敘事中心,而其中至少有3篇直接指明華玲。黃錦樹也早已指出《癡女阿蓮》大部分篇章都具有顯明的地域色彩與以故鄉華玲的人事物為參照,大部分場景都以一個或隱或顯的場域為中心:如雜貨店,是早期作品中未成年觀察者立足之點的隱喻。蕭裕泉則認為:「我們能從她對異族的細節描繪看到建構馬華文學主體的可行性。總的來說,商晚筠小說中最明顯的本土化實踐在於她採用底層異族人物爲寫作題材,以地方性和鄉土特質作爲鋪展小說的情景,並成功地把這些元素融合一起。」生於北馬吉打州華玲小鎮的商晚筠,是一位雜貨店老闆的女兒,因此常以北馬華玲小鎮爲地標,潮州華人的哀樂情事貫穿其中,舉凡小學生、理髮匠、雜貨商、攤販、農夫、巫婦、哭墓者、戲子等都成為她小說裡的鄉土人物,她在描繪這群底層人物時都嘗試揭露他們較爲卑微及瑣碎的生活面貌,並利用情節的安排突顯他們較爲淒苦的處境,細細刻畫出北馬小鎮華人風俗民情的完整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