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黃娟著。臺北純文學1968年3月初版。是黃娟早期的成名之作。莎岡(F.Sagan)是法國的女作家,出道時是戰後第一個10年快結束的時代,當時在年輕一代心中充滿著徬徨失落的虛無之感,使莎岡易感輕愁般的作品帶給青年們奇異的撫慰。黃娟《愛莎岡的女孩》便產生於苦悶多於歡樂的六○年代,小說中的黎瑛是個戰爭孤兒,她那種略帶憂愁的倦怠感與莎岡筆下的人物頗為神似,小說隱現淡淡憂鬱與浪漫色彩,頗為動人。小說的背景在臺灣留美潮節節步向高峰的時代,青年們身在國內,心已遠颺,不論出走或留下,迷失的一代面臨的抉擇,充滿命運的捉弄與無奈,《愛莎岡的女孩》正是見證時代之作。小說結構特殊,作品中其他重要人物如陳玫君、于啟光、倪南輝等,都與黎瑛有重要的關係發展,但黎瑛僅在開頭驚鴻一瞥,其餘的部分都是在別人的描述中逐漸成形,唯獨第五章〈黎瑛的遺書〉是以一封黎瑛寫的長信,用生死折疊的訣別書,寫下六○年代青年們經歷的苦悶與悲哀。從黎瑛童年悲慘的身世,到她身處悲多於喜的年代裡,召喚過去的時代記憶,找到失落的女人自覺,在深思與理性的判讀下,決心享受「死亡」的抉擇。在黎瑛的遺書內容中,說明她選擇死亡的潛在因素,因為時代的悲歌,使生命的本身成為一種無法揮別的負荷,長久以來她的內心始終藏著自我毀滅的衝動;就整部小說而言,這封訣別信卻是作者賦予黎瑛的藝術生命的創造,也是小說中死亡印記的精采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