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集。李魁賢著。臺北縣立文化中心1993年6月出版。除序言外,全書分為三輯,第一輯抒情意象、第二輯社會寫實,一、二輯占了全書三分之二以上,其中除了前面三首〈山上的秋千〉、〈歲末〉、〈碑〉寫於1991年之外,其餘皆為1992年所完成,第三輯語言象徵,全書總共收入74首作品。另外附錄古繼堂〈透明的紅蘿蔔──論台灣詩人李魁賢的詩〉及李魁賢寫作年表。在第一輯抒情意象中,主要為詩人在物我交感中,藉由抒情意象的塑造,呈現一種和諧的咏嘆,如〈黃昏的意象〉:「一同走過堤防我聽見心裡有面鼓/敲著彎彎曲曲的水聲/在颯颯的寒風中流逝/已經走到了黃昏/卻等不到/路燈何時會燦亮/暮色落下來/晚霞的演出/只有埋入記憶中/才不會褪色/望著孤獨的影子/像單飛的鷺鷥/往他家的方向滑翔」;第二輯社會寫實,則為詩人返顧人間眾相,以寫實的手法加以揭露,強調針砭的諷喻,如〈台北異鄉人〉:「我在台北出生/在台北居住五十六年/卻是台北的異鄉人/我不知道從大飯店頂樓/看到的是什麼燦爛的街景/我不知道滿街的KTV/在裡面唱歌遊樂是什麼樣的心情/我不知道一桌五萬元的酒席/享用的是什麼樣的口味和心腸我實實在在是台北的異鄉人/我在這裡居住五十六年/卻一點也不瞭解台北是什麼模樣」。第三輯語言象徵,則是以母語作為寫作的嘗試,如〈行出歷史的監牢〉:「咱若不敢舉出家已國家的旗/復再一遍淪亡的時瞬/全部台灣人著愛陷落監牢內/離葉離枝永遠未當超生/咱大家來鬥陣行出歷史的監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