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鍾肇政著。臺北大漢出版社1977年3月初版。此小說是為紀念鄧雨賢所作。從書中第一句「昭和八、九年」開始到最終的「昭和十九年」為止,整整十年,是鄧雨賢生命最後十年的紀錄。是由鍾肇政走訪許多鄧氏的親友、新竹芎林地方的前輩編寫而成。鄧氏原本畢業於臺北師範學校,曾擔任過一所公學校的訓導。因為喜歡音樂,辭掉教職前往日本內地念音樂學校。過沒多久悄然回到臺灣即到臺中法院擔任通譯官,卻被日本上司以他是個音樂家不適合法院工作為藉口而辭退。最後只好回到家鄉哥哥的雜貨店裡擔任夥計,整日彈樂器、寫曲。一個機緣下透過林木廷結識了當時的臺灣哥倫比亞文藝部部長周添旺,得到極大讚賞與支持,成為專業作曲家,兩人計畫合作灌製唱片。鄧氏陸續創作了〈雨夜花〉、〈春宵吟〉、〈望春風〉、〈月夜愁〉等曲子,歌曲傳遍了臺灣每個角落,唱片銷售非常好。但好景不常滿洲事變發生,全國進入戰時體制,殖民政府積極推行皇民化運動,要求臺灣人說「國語」,象徵皇民精神的「時局歌」、「國民歌謠」的歌曲唱片因應流行。鄧氏不願自己的音樂才華被利用,淪為戰爭的工具,決心辭職。為求音樂才能的發展鄧氏拋下妻兒前往日本,在東京待了半年後才回臺灣,最後在回到家鄉芎林庄擔任教職。在軍事治理、日臺歧視的學校制度下,鄧氏始終無法適應。但因為有稻村校長,這一個懂得尊重僚屬人格,又深具教育理念的教育家,使得他的教職工作雖苦悶,大體上還能忍受。此時鄧氏結識了年輕的女教員葉純妹,發展出一段純潔的愛戀。但兩人的愛情終究是沒有結果的,傷心的純妹帶著鄧氏為她創作的「綠色星星」樂譜出嫁,卻不料在趕赴婚禮途中遭到空襲轟炸死了。鄧氏對此自責且心痛,大醉一場後,竟無端染病,最後在妻子莞妹的照料下死去,享年39歲,距離日人無條件投降還不到一個月。鄧氏一生立志成為「台灣音樂家」,從不願隨俗去做日本風的歌曲,他說:「我寧願在小小的島上,做自己喜歡的曲子,忠於自己,忠於藝術,忠於同胞,這是我的宗旨。」這也正是小說所要傳達的中心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