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索引總覽
彩筆傳華彩──台灣譯詩20家 列印 列印
類別:作品撰寫者:呂美親

評論集。莫渝著。臺北河童出版社。1997年6月出版。全書除卻陳千武、宋穎豪、李魁賢序文,以及作者自序、「臺灣譯詩隊伍簡錄」表格和後記外,本書詳介五○年代至九○年代臺灣譯詩界記事,及譯品產生過影響、在臺灣生長或居住過者為主的21位譯詩家,分別是盛成、糜文開、覃子豪、胡品清、陳千武、葉泥、方思、余光中、宋穎豪、林鍾隆、劉啟分、非馬、李魁賢、張香華、杜國清、張錯、李敏勇、陳明臺、莫渝等,陳黎與張芬齡合置於一家。每家一篇包含譯者的「生平簡介」、「譯詩」書目、「譯詩理論」、「評價」及「譯詩抽樣」欣賞的分段綜合論述,篇幅平均、撰述熟稔且客觀,選錄主譯語系國別有英、美、法、日、拉丁美洲等多種,共80首譯詩抽樣,並給予譯者座標定位和評價。莫渝從1976年就參與譯詩行列,引「他山之石」豐富自己的文學內涵,在1993年出版《現代譯詩名家鳥瞰》,介紹了中國部份譯詩者後,以身為詩人、譯詩者、研究者的關懷,著眼轉向對臺灣本土譯詩家的耕耘之肯定。由於戰前、戰後官方語言政策不同,加上臺灣特有族群多元現象及歷史背景,語言轉譯實乃重要議題和思考點,但臺灣詩壇一向對譯詩不很重視,而譯詩者眾,且對臺灣文學美學觀點影響甚鉅,的確需要有人為此「詩領域」加以梳理,莫渝首先以研究者角度做了示範,在自序中清晰地鋪陳五○年代後代表性的臺灣譯詩家、譯詩取向和轉變等,也提出譯詩理論缺乏之隱憂。在八○年代出版多元開放、九○年代兩岸交流愈漸頻繁後,譯詩工作更大量發生,莫渝對於譯家、譯作評介,也總能置入時代、場域、國族相異的比較和參照,作為臺灣文學與世界文學接軌一重要思考觀點。如此,「橋樑性」的譯詩工作就顯得更為重要且能受學界重視。《彩筆傳華彩》可謂臺灣第一本譯詩史料,李魁賢更認為這是一部資料性、評論性,閱讀性兼具的異書。

瀏覽人次: 222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