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索引總覽
高山組曲 列印 列印
類別:作品撰寫者:王慧芬

長篇小說。鍾肇政著。分為《川中島》、《戰火》兩部。臺北蘭亭書店1985年4月初版。鍾肇政於1982年5月將台灣文藝雜誌社社務與編務交卸與陳永興後,開始著手《高山三部曲》的寫作計畫。直至年底共4次深入霧社各部落作訪問及田野調查。同年11月開始寫作,12月起在中華日報副刊連載。1983年4月完成第一部《川中島》、第二部《戰火》,第三部因故未寫。前兩部之後集結,改名為《高山組曲》。《川中島》敘述在霧社事件之後,參加起義的六個山地部落,一千二百三十六個居民中倖存的二百九十八人被迫遷徙到「川中島」。他們為著延續族群生命而堅強勇敢地活下去。故事的主角畢荷‧瓦利斯當年16歲,親眼目睹統治者所挑起的「友蕃」、「敵蕃」自相殘殺的戰爭,經歷血腥鎮壓、族人被殺的痛苦。然而更讓他心靈受盡折磨的是拯救他的恩人小島原治,卻也是殺害他家人、族人的罪魁禍首。殖民者將劫後餘生的族人遷居至川中島,美其名為「保護」,實際上是監控與蹂躪。日本巡查杉山覬覦發動起義的莫那‧魯道的女兒-馬紅的美色,族人為保護她,將她託付給畢荷。杉山得知後以畢荷的性命要脅,馬紅為了自尊與貞潔而自殺。畢荷雖心痛卻也因此了解到自己對族群的責任,體認到族群命脈傳衍的重要性,而答應娶娥賓,延續下一代。《戰火》寫於日本投降前一年,在「皇民化」運動下,大批的山地青年被所謂的「皇民榮譽」號召,一個個投入聖戰,前進太平洋戰場。例如寫血書爭做志願兵的沙坡、枉顧父母妻小的哀求光榮赴死的達巴斯,都成為時代悲劇的祭品。作者透過阿外‧他洛之口陳述戰爭的恐怖與苦難,以及日本投降後從「皇軍」到「支那人」身分認同上的混亂。這兩部小說藉由控訴殖民統治、戰爭對人的殘害,來肯定「活著」的意義,強調生命的尊嚴。而作者書寫霧社事件的意圖就如呂昱所說:「鍾肇政先生仍然從悲苦大地出發,以鄉土意念所延伸的民族感情做為生命執著的根源,企圖為台灣史上最被忽視,最為沉鬱的史實真相撥雲見日,從而探究出高山族在重重劫難中所賴以存活的奧秘。」

瀏覽人次: 315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