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索引總覽
相思子花 列印 列印
類別:作品撰寫者:許素蘭

短篇小說集。鄭清文著。臺北麥田出版公司1992年7月初版。除作者自序、作品發表索引外,全書含〈相思子花〉、〈秋夜〉、〈髮〉、〈蛤仔船〉、〈睇〉、〈轟砲台〉、〈蚊子〉、〈重逢〉、〈來去新公園飼魚〉、〈贖畫記〉等共12篇小說。其中有多篇以「追憶」方式寫作而具時間感與歷史感,如〈相思子花〉以今昔交錯的敘事手法,敘寫一段歷經40年歲月沉澱,而更顯甘醇的男女情感;〈秋夜〉寫發生在50年前,保守農村裡,媳婦突破婆婆威權禁制的冒險歷程;〈髮〉與〈蛤仔船〉之分別回憶日據末期兩對夫妻的深情故事;〈阿春嫂〉寫寡婦阿春嫂20年前離開舊鎮的往事;〈轟砲台〉的敘事者則在返鄉觀看「轟砲台」,並探望童年舊友時,追憶童年往事。時間感與歷史感的存在,使小說的故事情節,既具現實性與時代性,同時也呈顯生命流動之軌跡與意義。不同於〈髮〉、〈蛤仔船〉裡明顯可見,洋溢在舊式夫妻間的款款深情,〈蚊子〉裡為「傳宗接代」而被招贅的邱永吉與妻子之間,則明顯地疏離與隔閡,小說最後,邱永吉藉打蚊子宣洩其內心的苦悶與抑鬱,令人莞爾,也引人沉思。〈重逢〉寫的也是夫妻間暗潮洶湧的現代婚姻,小說中的女主角因與昔日男友重逢,而引發是否要再見面的思慮,描繪出女性面對家庭與自我情感抉擇的內心掙扎與最後取捨。在大致以男女情愛、夫妻情感為題材主軸的本書中,〈來去新公園飼魚〉是特別引人注意的,以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為題材的作品,在這篇小說中,鄭清文適切地吐露政治受難者家屬對白色恐怖、威權統治的控訴。與〈來去新公園飼魚〉同樣寫於解嚴之後的〈贖畫記〉,藉小說人物替母親「贖畫」的故事,探討藝術與生活、與土地的關係,隱約可以看出鄭清文一向所強調:「文學來自民間、來自生活」的創作理念。〈睇〉透過敘事者對其三叔臨終前的觀照,敘寫生命的平凡與莊嚴,是鄭清文小說中,難得見到的以死亡經驗為題材的作品。本書最後一篇〈死角〉,則以「推理小說」的寫法,敘寫一樁令人動容的離奇命案。

瀏覽人次: 382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