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索引總覽
沒人寫信給上校 列印 列印
類別:作品撰寫者:胡金倫

長篇小說。張大春著。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4年9月初版。全書約20萬字。就結構而言,全書以188條類似楔子的詞彙,串聯成一部情節連貫的長篇小說。書中的章節分段標題皆以上一段話題終結的某一詞彙,作為下一段話題骨牌效應的伸展蔓延。這種書寫方式,在修辭卡榫處可任意移遞戲劇場景的敘事優勢;且分段的話題,除了提供小說主要話題──上校尹清楓命案推理歧途的內幕暗示,也形成了百科全書式放棄以事件、情節構成故事,而以曼陀羅聯想法則的離題、論途,以及旋轉馬車交遞出場的人名來編造一個「虛構」的真實故事。小說寫作緣起於1993年12月10日,海軍總部武器獲得室負責武器裝備及零配件採購的上校執行長尹清楓,突然飄屍海上,死因不明。整個案情調查因涉及國家機密、黨政機關,因此顯得黑幕重重,曲折複雜,觸動了張大春寫作的動機!小說以發現上校的屍體開始,展開層層綿密的敘事。全書寫作仿照百科全書,作者意圖追著新聞凶案報導來寫小說,不斷滲入想像與虛構的情節,使得小說情節充斥真實與虛構混淆難分的境界。作者在小說中也宣稱自己已偵破此一事件的真兇,使得《沒人寫信給上校》呈現一種「小說破案」現象。駱以軍在〈「後」知死亡紀事〉一文裡,認為張大春在《沒人寫信給上校》裡所展現的「敘事本質的不可信、情節深度和修辭平面的弔詭,或是推理邏輯的推翻上,似乎有更大的企圖」。他也表示《沒人寫信給上校》,「重複了《大說謊家》立即寫作的書寫動作。全書上半猶倚恃於同步在媒體刊載的案情版本、做內幕虛擬、人名仿戲、或是社會正義文類遊戲規則的浮世繪」。

瀏覽人次: 586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