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索引總覽
沙河悲歌 列印 列印
類別:作品撰寫者:葉昊謹

長篇小說。七等生著。臺北遠行出版社1976年7月初版。全書約5萬字。本書的內容是以作者的長兄玉明為對象撰寫了一位醉心於追求樂器吹奏技藝的男人一生的故事,書中主角文龍追求吹奏技藝的舞臺分為兩個時期:前半為他追隨葉德星歌劇團當一名樂師;後半則是回到故鄉沙河鎮以一個酒家的奏唱者維生,作者汲取的素材正如其在序言所稱:「他的雙親、兄弟姐妹,他個人的遭遇,結識朋友,第一次性愛,病痛,結婚和情愛,直至他對生命有所醒悟的整個生活史。」在本書的敘事語法上,作者回到最平實的寫實手法,這些取材自自小熟悉的真人真事使得行文顯得流暢而逼真,在本書的後記中,作者亦將本書主人翁瀕死的最後時刻詳實刻畫,並留下「此情景完全事實絕非作者杜撰」的悲慟字句,瑪瑙在〈隱遁的小角色〉中提到:「他像把對空無焦點的鏡頭,移向了人間,他攝照了台灣某一年代一些特色……《沙河悲歌》是他最寫實,而且筆調最能傳錄真人真事的一篇。」就本書的藝術表現而言,胡幸雄於〈沙河悲歌中藝術家的執著與退讓〉中如是陳述:「《沙河悲歌》一書,他提煉了一具卑微的生命來理敘鏡外生活的真實悲劇感,退讓永遠是兩難的命題,然自人心中移去這一情操,人類永遠沒有可以取暖之處啦。這層理念較七等生其他作品優色許多,但讀完該書之後感覺李文龍這人物雖然鮮活卻不能縈情,總些許撩人懊惱。狂熱的藝術表慾自不關懷生產的人內底撩起,斯時便自己為自己預設了悲愀的生涯;李文龍如此自取,抗懷的樣式逐漸侷促在自我認定的狹窄空間裡,原來只是突發地對生活的感受,他卻引喻為一種應該闡味的哲學。」胡氏將主人翁對吹奏技藝的執著與生命歷程的退讓作了一番詮釋,雖然遺憾作者低吟的沙河悲色略感不足,但是就作品的完整性而言,本書是作者諸多作品中極為成功的一部。

瀏覽人次: 510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