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短篇小說集。鍾鐵民著。臺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1980年10月初版。其中包含〈清明〉、〈黃昏〉、〈夜歸人〉、〈靜海波濤〉、〈送行的人〉、〈枷鎖〉、〈石罅中的小花〉、〈秋意〉、〈河鯉〉、〈余忠雄的春天〉等15篇。鍾鐵民早期的創作題材極富社會性與啟發性,小說主角大都屬農村中的「邊緣人」。例如〈烏蜂〉中的敗家子、〈送行的人〉中自殺的受虐媳婦、〈靜海波濤〉中不見容於傳統家庭的現代女性、〈黃昏〉中的拖油瓶、〈石罅中的小花〉中的前妻之子、〈夜歸人〉中的贅婿、〈霧幕〉中的逃家者、〈枷鎖〉中無法忘懷舊戀人的丈夫、〈老友〉中執著於物質的生病老人、〈清明〉中為分家產而翻臉的兄弟。基本上,鍾鐵民並不直接對不合理的現象提出批判,而只是藉由淡淡的文字風格描述故事的原貌讓讀者培養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自1977年至1979年間,鍾鐵民創作了〈河鯉〉、〈祈福〉、〈秋意〉、〈余忠雄的春天〉4篇以教育議題為主旨的的文章,偏差的教育方針與農村希望子弟接受教育,以擺脫捏泥卵的命運,則為小說中的主要焦點。1977年獲得吳濁流文學獎佳作的〈河鯉〉,作者以自身釣魚的經驗,巧妙地以「河鯉」與「池鯉」比喻在僵化教育體制下,屈從與反抗兩大類型的學生。而敢於反抗的「河鯉」終究無法全力一搏以扯斷釣絲,象徵著絕大多數的學生依舊選擇順從於體制,無力對抗既有的社會價值觀!〈秋意〉中的尤文輝則代表另一種類型的學生,他的確有許多可取的長處,但卻不見容於現行的教育制度與世俗價值觀所要求的範式,他的問題對現行的教育體制投下了極具諷刺的問號!誠如彭瑞金所言:「鍾鐵民的小說不曾有過這樣直指核心的俐落,不過文字上清朗中略見兩分自我嘲弄的筆調,很有助於淡化問題的犀利和芒刺,仍然呈現了他獨有的文字味道,可喜的是他逐步把現實感應的脈跳注入他的文學裡,幫助他的小說輸入了最有利的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