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說集。七等生著。臺北洪範書店1984年11月初版。本書收錄短篇小說13篇,分三輯編列,為作者於41歲蟄伏停筆兩年後再告復出的作品集。本書的頁首有題獻詞──「獻給我的母親詹阿金」,作者於自序中提到了具傳統典範美德的母親如何以她無言的身教帶給他畢生的影響,輯一的首篇作品:〈老婦人〉,就是在講述一個平凡老邁的母親在一次遠行的旅次中,展現她對子孫兒女堅忍無私的付出;〈幻象〉中寫一位隻身遁入鄉野的作家與卑微受難孩童相處的經歷;〈垃圾〉的情節則是試圖提出廢物焚化廠設建的工程師如何受到小鎮居民的排擠與敵視;〈憧憬船〉與〈哭泣的墾丁門〉則是兩篇以年輕人為主角的速寫。輯二的6篇作品,除〈木鴨、沙馬蟹和牛仔的故事〉,餘篇皆採作者1983年赴美國愛荷華大學講學半年的生活經歷為素材,計有〈李蘭州〉、〈真真與媽媽〉、〈克里辛娜〉、〈行過最後一個秋季〉及〈連體〉,其中,〈行過最後一個秋季〉在表現手法上十分特殊,作者透過一個留學美國多年的女子,以虛擬的對話體對著被消音的男性發聲,時而面對面交談,時而以通電話的口吻,講述她和來這位來自台灣的男性友人一段真摯誠懇的友情;〈連體〉的副標為「向某藝術家禮贊的寓言」,作者以寓居紐約蘇活區的行動藝術家謝德慶為主角,以文字對這位藝術家的精神投以禮敬的注目。輯三僅收錄〈環虛〉一篇,乃作者改寫友人蘇永安作品〈求道〉而生,內容緣大自然的感應與一則夢境來思辯生命的存在、孤獨、愛情與歸往。本書在主題的表現上仍然承續作者一貫關注的範疇來書寫,黃克全在〈關於七等生的《老婦人》〉中提到:「因厭倦了自己的生存而遯隱的七等生,在集子裡,除少數幾篇,所描摹的精神範疇依舊不出個人與群體的對立,自然與自由、愛之間的關係等等……七等生的形式與理念早已完成,行萬里路對像七等生主觀自我固執這類型的作家已不具什麼特別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