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李永平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86年4月初版。全書約16萬字,除余光中〈十二辦的觀音蓮-我讀「吉陵春秋」〉的序外,分別由「白衣」、「空門」、「天荒」、「花雨」4卷組成,每卷下各有3篇,宛如一部12環節緊緊相扣的小說世界。作者鎖定吉陵小鎮為故事發展的時空背景,筆下融合了中國大陸、南洋及台灣的生活風情,努力回歸中國小說似真似幻的人生經驗和文學境界,使吉陵成為作者所言的純然「心靈境界」的象徵。余光中評論此書曾說:「吉陵鎮的存在不靠地圖與報紙,只能向中國社會的風俗與文化傳統去印證。……在『現實』的意義上,這是一個絕緣的世界。但是在精神的領域,『吉陵春秋』卻深入我國舊小說中所呈現的底層文化,去觀照頗為原始的人性。」從形式上來看,4個單元12篇,每篇寫一個角色的經歷,合而觀之則構成了整個小鎮的風貌。據曹叔娟的分析,李永平運用輻射型的人事架構來使各篇相互聯結,主要的中心人物是被殺害的長昇、長昇的老公劉老實、殺人的孫四房,以6月19觀音節慶長昇被殺害的事件,開出4條支線,然後再以4名小潑皮和3位女子為主線,向四面輻射擴展。作者以8年的時間冶煉語言,擺脫西式化的文句,採用了不少舊小說的詞彙,使本書能精準描繪出中國傳統社會的氣息。《亞洲週刊》選亞洲小說一百強,《吉陵春秋》也獲入選,可見其受重視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