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蕭麗紅著。臺北聯經出版社1996年12月初版。全書約10萬字。作者於首頁自題「寫給──在世間受傷的」。書末附錄鄭毓瑜〈春夢‧浮生──蕭麗紅的小說世界〉。書後封底印有阿盛短評。這部小說主要以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作為歷史場景,逐一演繹臺灣光復(1945年)前後至九○年代,白水湖綿延三代數個家族,歌哭血淚、恩怨情愁的故事。書中雜陳作者對時移事往的族群創傷的感懷,以及為亡者安魂為生者療傷的用心,並且擴伸至戰後長期戒嚴所導致的臺灣歷史失憶的重建。小說語言顯現出多元文化混融的特色,除了梭織大量的臺灣俗諺與歌謠之外,尚有佛家禪偈、經文和常用日語的援引。和蕭氏其他作品一樣的是,「白水湖」依舊是她構築人間情誼與生命義理的心靈原鄉,雖然在小說裡位處台灣嘉南平原西北方東石鄉的布袋鎮,其實未嘗不可將之視為廣土眾民記憶深處的一塊淨土。所有身心曾經被侮辱與受損害的白水湖人,不管緣於情傷或政治禁錮,他們都在作者體驗佛法的慈悲與智慧下,獲取最深沉的生命慰安。《白水湖春夢》恍似演說因果輪迴的道場,恰如書中引述的「說一切有悉皆如夢。說諸欲樂無有滋味。知諸眾生皆無有我。知一切聲悉皆如響。知一切色悉皆如影。」終歸於春夢了無痕的「空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