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聶華苓著。臺北學生書局 1960年初版。寫作這部小說緣於1960年作者任職的《自由中國》雜誌因雷震案遭禁,在肅殺的氛圍中,作者和外界完全隔離,因而埋頭寫作,於書寫中逃離現實,遁入小時候抗戰期曾住過的三斗坪。小說主線描述一個狂放、野性的女孩子的心理成長過程,主角苓子於13歲離家唸書,讀完中學回到三斗坪,作者透過苓子經過流亡鍛練又不失青稚熱情的18歲眼光,閱讀小鎮的人情姿態,以乾冷的筆觸表現對人性的熱愛:「那就是生活,簡單扎實的生活!流汗、拚命、喝酒、女人、調情、睡覺……死後躺在破祠堂外,蒼蠅停在枯黃的頭髮梢上。」此外,主角的心理成長以對尹之舅舅暗生情愫為主軸,繼之發現尹之舅舅與新寡的巧姨暗通款曲,同時意外窺伺鄉情生活中禮教束縛之下暗湧的情慾流動,各種角色、各種情感姿態,都是苓子貪看的人性,同時,年輕的靈魂於內在的傷痛與深思中悄悄成長。除了人性複雜面的呈現之外,聶華苓同時展現融情入景的深湛功力,景與情總是嵌合得恰到好處,預示故事的走向,以具體的形象狀寫即將來臨的夢魘,指出一個年輕靈魂的探險路徑,然而顛簸的路徑並不指向絕境,反而是在斷垣殘壁中可見波動著的生命。比如在故事的結尾,聶華苓安排每一個角色都決定走他自己的路,她沒有給下一個脫離現實生活的戲劇性結尾,但也沒有重蹈現實困境讓角色們回到道德常軌,而是在正視現實的基調上預留出口,賦與每個角色順其個性發展的可能性,引人思索、使人探究,同時展現文學與人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