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索引總覽
台灣人的醜陋面——台灣人的自我檢討 列印 列印
類別:作品撰寫者:賴松輝

文化評論集。李喬著。臺北前衛出版社1988年9月出版。本書和日人高橋敷《醜陋的日本人》,臺灣柏楊的《醜陋的中國人》、龍應台的《野火集》屬同系列的著作,皆是作者對自身社會文化、民族性提出批判。但是,不同於柏楊以近代進化論批判中國人的醬缸思想,龍應台位於西方個人主義,批判臺灣不重視個人權利及公共道德;李喬則位於「民族自覺」立場批判臺灣人的民族性。柏楊、龍應台的批評立場都企圖超然於社會之上,持客觀態度對社會批判;李喬則在〈前言〉自省個人貪小便宜的習性,希望透過「自我批判」後,擴及全體臺灣人能自省,如不死鳥般重生。李喬將臺灣人的醜陋面分為8點,簡約而言可歸納為4個層面的問題:第一、高壓政治造成的扭曲性格:從日治到國府時期臺灣受到高壓的統治,造成臺灣人性格的退化變形,如清朝戰敗將臺灣割讓給日本,造成臺灣人的孤兒性格;臺灣人因為無力反抗統治者,或為避免統治者更強烈的鎮壓,自甘居於老二地位,不敢強出頭。因此臺灣人有「雞棲王」性格,面對自我族群自我膨脹,對統治者卻卑屈服從,不敢反抗,在政治上採取安全的手段;面對強權統治,臺灣人不敢將自己當作政治主體,日治時期外向中國政權求援,終戰前後,尋求國際力量託管,從不正視臺灣人本身力量。第二,在文化價值體系方面,臺灣人具有商人性格,金錢為衡量價值的唯一標準。在生活中,臺灣人賄賂司法、賄賂神明,解決生活中的困境;第三在職業道德層次上,臺灣人自私殘酷,對於工作缺乏自律精神,因此做事「輕輕采采」。在公共道德方面,臺灣人為了賺錢,農人大量使用農藥,商人供應餿水油,牟取暴利。第四個層面,臺灣因為族群差異,臺灣住民以福佬人居多,因此福佬人自大,將福佬話視為臺灣語,無視其他族群的存在;客家人屬少數民族,自卑受傷害;原住民則因漢族文化的入侵,本身文化已逐漸消失,失去了文化,原住民也失去民族自信心。李喬指陳臺灣人的醜陋面,部分屬於歷史的沈澱,部份來自於近代化過程中,未曾隨時代而淘汰的農業時代的不進步,也有資本主義帶來以金錢作為最高價值的功利主義。對於上述醜陋面,李喬認為應先建立臺灣人自我認同,重新建構自我的圖像,創造新的文化。在尊重生命,切合時代進化的原則下,使臺灣文化再生重生。

瀏覽人次: 1024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