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索引總覽
北斗行 列印 列印
類別:作品撰寫者:何雅雯

詩集。楊牧著。臺北洪範書店1978年3月初版,後收入《楊牧詩集Ⅱ》,臺北洪範書店1995年9月初版。集中所錄大致集中於1974至1977年間,僅〈幾乎之二:每年夏天〉(1971)、〈物理〉(1972)、〈我們也要航行〉(1972)、〈高雄‧一九七三〉(1973)例外。分為5輯,第一輯「古琴」包括〈高雄‧一九七三〉、〈孤獨〉等16首,第二輯「雪止」包括〈雪止〉、〈情詩〉、〈水田地帶〉等16首,第三輯「淒涼三犯」包括〈淒涼三犯〉、〈熱蘭遮城〉、〈帶你回花蓮〉等13首,第四輯「吳鳳」收〈吳鳳──頌詩代序〉一首,為詩劇《吳鳳》的一部份,第五輯「北斗行」收〈北斗行〉一首,共計47首,另附王文興〈北斗行序〉與作者〈後記〉。王文興認為《北斗行》將在文學史上留名,除因「語言的成功」之外,還有「新秩序」的建立。王文興所謂「新秩序」,包括主題發展之完整、前後呼應、韻律,都需著意經營。此一時期的作品已經擺脫中西文學的陰影,真正形成楊牧獨有的音色與情調,不但〈情詩〉可以從尋常話語演化而兼具意象、聲調韻律的美感;〈孤獨〉以「孤獨是一匹衰老的獸/潛伏在我亂石磊磊的心裡」凝聚意象、形成旋律;長詩〈北斗行〉更以組詩的形式開展文學與哲學的深思,都可作為「新秩序」的印證。至若〈吳鳳—頌詩代序〉中以近乎宗教情感的熱誠表現一種美麗莊嚴之人格,〈熱蘭遮城〉以慾望寫戰爭,寫出歷史中被荷蘭人、西班牙人慾望著的臺灣,則可以由楊牧〈後記〉得到說明。〈後記〉承接〈瓶中稿〉,繼續以杜甫與葉慈自況,說明作品的內在與外在因緣:「詩是追求,而且嚴格說來,是個人的甚至可以說是『秘密的』追求」,既是追求的手段、也是追求的目的,「比喧嘩的雜文和殺傷的砲彈恆久」,詩不但是語言藝術的鍛鍊,同時可以完成自我、使讀者透過詩人的自我重新照見自我,更是個人與群體共同賴以超越時空的「氣象」所在。

瀏覽人次: 388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