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索引總覽
少年大頭春的生活週記 列印 列印
類別:作品撰寫者:胡金倫

長篇小說。大頭春(張大春)著。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2年8月初版。全書採取青少年學生最熟悉的「生活週記」形式,做為文本的體例,並以46篇週記,標明了自民國80年6月至81年6月,一個初中二年級的國中生,面臨家庭丕變、父母離異、青春期的性別知覺──種種轉型的內心感受,表現了主角「少年大頭春」在同學相處、師生之間、朦朧愛情、父母婚姻、生理發育上的變化,以及對台灣政治、治安、國際局勢和人道的關懷。作者敏銳深刻的觀察、突發奇想的思考,遣詞用字的唐突滑稽,讓僵化的「生活週記」成為豐富而令人捧腹和熱鬧而又心酸的成長紀錄。作者模仿國中生的學校作業──「生活週記」形式之餘,更極力在體例上務求一致。於是每篇週記裡均有一週大事、重要新聞、生活檢討、學習心得、導師評語及錯誤訂正等欄位。這種分欄方式看似簡單,46篇合讀即有連續性,每欄自成天地,今日人生的諸多貪、嗔、離、合都有清楚脈絡可尋。齊邦媛在〈評介《少年大頭春的生活週記》〉裡,說道:「這本書不僅得到青少年讀者的迴響,也引起了許多初入中年讀者的注意,因為它書寫的形式和反叛、質疑、困惑的聲音喚醒了許多人共同的回憶。」值得注意的是,「張大春寫作策略創新的速度,可以比美今日世界科技產品的速度……透過少年大頭春的眼睛,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繁雜多色的人間世;富裕而無義的社會中生活方式之貧乏;男女兩性之對立,和尋求慰藉而問訊宗教的心態等。」楊照在〈多重文體的滲透、對話──評張大春《少年大頭春的生活週記》〉一文中,提醒讀者「注意藏在簡單形式下,其實涵義複雜分歧的底層。」這裡指的是推演「虛構/真實」辯證關係的理想場域。「週記這樣看似單一的文類形式,事實上已經負載了《大說謊家》中多重文體混淆、碎裂固定範疇的功能……《大頭春》利用簡潔形式承載『真實/虛構』的複雜辯證,是一項值得注意的成就……《大頭春》是一部必須放在張式『新聞小說』理念脈絡下才能充分見其精采的作品。」

瀏覽人次: 445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