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文論集。孫大川著。臺北聯合文學2000年4月初版。本書副標題「台灣原住民心靈世界的摹寫」,全書共分為四輯。第一輯收有11篇文章,內容主題大部分縈繞著作者在故鄉「檳榔樹格」卑南族人稱為「Pinaseki」部落的童年記憶。例如〈午後雷陣雨〉、〈碾米廠的門檻〉、〈憶小姊姊〉等篇,處處可見作者兒時家鄉的人物與風景,更是作者不能抹滅的原鄉記憶。第二輯則有15篇,包括〈英倫漫記之一、二、三〉3篇、〈快樂的囚徒〉、〈永不止息的回應〉、〈學術「堡壘」〉等等。其內容則有離鄉時期出走的心情散記,其間由於接觸到不同的文化與知識體系,在這樣的衝擊下所寫下的思考筆記。第三輯共有8篇文章,〈原住民文化歷史與心靈世界的摹寫〉、〈原住民文學的困境〉、〈面對人類學家的心情〉等等。從作品的篇名不難看出孫大川寫作的意旨不外於在原住民文學萌芽起所面臨的文學困境,諸如原住民文學的定義問題、其書寫的內容與作者身分的界定問題以及非原住民所觀視的原住民又是從哪一個面向,而原住民族又要如何藉由文字確立「原住民文學」的主體性等等,都使得原住民文學落入一種作者所謂的「黃昏文學」的焦慮。第四輯含括了7篇文章,除了〈讓原住民告訴我們「他是誰」〉為一篇關於原住民正名的自主權力聲明以外,其他如〈台灣史與原住民〉、〈鳩佔鵲巢,後患無窮〉、〈徘徊於部落的心情〉,〈原住民不再是歷史的缺席者〉、〈捕捉風中的低語〉等篇則是收錄作者為其他作家作品所寫的序文,可以說是與作家的一種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