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集。楊牧著。臺北洪範書店1987年5月初版,後收入《奇萊前書》,臺北洪範書店2003年1月初版。本書包括〈戰火在天外燃燒〉、〈接近了秀姑巒〉、〈他們的世界〉、〈水蚊〉、〈愚騃之冬〉、〈一些假的和真的禁忌〉、〈詩的端倪〉7篇,與《方向歸零》、《昔我往矣》一同收錄為《奇萊前書》之後,楊牧另作一序,說明創作的原初動機:「無非就是想把胸臆裡一磅礡充斥的戀慕之情尋到可以付託的位置」。本書的時間斷限為太平洋戰爭與國府遷臺之間十數年,藉由小學生的眼光回憶追想,勾勒當時猶然懵懂渾噩的時代氛圍,如何在太平洋戰爭的洗禮中深入山林、原住民、農村的世界,以及初入學校,觀察女老師、來自遠方的疲憊軍人,隱約感覺到世界的變遷轉動,感受到文字的魅力。最終因為地震和海嘯的衝擊而彷彿體會「永恆的端倪」:「因為是有一個更大的宇宙,那宇宙以規律運行,將很自然地把我送走」,「說不定去到一個非常遙遠陌生的地方,去探索,追求,創造」。全書可視為7篇各自獨立的散文,也可以視為一整體的長篇作品,其間主要線索在於各種不同世界、宇宙的接觸、衝擊,由「我」的世界到他人的世界、自然的世界,由母親的廚房一角到山野、部落、學校、海洋,不斷形成一個新的、屬於自己的世界,又不斷與外於此一世界的其他領域相互探索、融合。楊牧藉此解釋詩心的萌動,除了自然與人事的洗禮啟發,更具核心意義的當是對宇宙運行流轉之秩序的體會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