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林燿德著。臺北聯合文學1990年12月初版。全書約16萬字。在當時一片探討二二八事件史實的熱潮中,本書敍寫的方法及時間卻不遵循傳統寫實及線性歷史的模式,而如王德威所評:「他是以後現代技巧向鄉土文學致意。小說不寫二二八事件的史實,而寫事件前夕,不同族群的角色的複雜心事。全作以拼貼、臆想史實為能事,主要在以後見之明的角度為事件的前置原因,加以重構。」西班牙天主教神父、阿泰雅族酋長及後裔、日本軍人、記者、中醫及古典漢詩詩人的片斷故事,在書中非線性的時空交相疊錯,卻考掘出沈積在臺灣歷史深層複雜且變動不居的文化關係,不僅描畫不同族群文化在島上相互擷抗的張力,更深入呈現各文化自身發展過程中的矛盾掙扎,由此展現傳統/現代、聖/俗、靈/慾的牽纏糾葛,回溯的反是生命意義及價值定位的難題。因此全書結構雖是羅織破片而成的後現代技法,實隱含構築大歷史的深切意圖,作者亟欲追索現代性在臺灣的種種複雜面向的意義,然而亦因處理面向過於駁雜,不免有虎頭蛇尾之憾;但本書確實成功地表述台灣主體性的龐雜難解,以豐富的歷史視角為主體性議題提供一個嶄新的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