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記。林獻堂著。《灌園先生日記》目前由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近代史研究所組成「林獻堂日記解讀班」在解讀與出版中,截至2003年年底共出版8冊(1927~1935)。林獻堂日記共27冊,起自1927年迄1955年,中缺1928、1936年,1952、1955年各缺兩個月,而1947年2月28日至3月5日日記亦缺。1928年缺乃因林於1927年5月12日起到歐洲遊歷,一直到翌年5月才回臺,此年份缺尚有《環球遊記》可以參考,1936年缺的原因不詳,是年為「祖國事件」發生之年,缺此年至為可惜。《灌園先生日記》以極工整的筆跡要言不煩地紀錄每天發生的事,大至國家要事,小至日常生活細節,每天的天氣,所讀的書,所見的人,病狀及就醫吃藥狀況都一一記錄。內容包括家族資料:他是林家的「家長」,故寫下其調節家族糾紛,處理祭祀公業,辦理家族企業的經過;經濟活動資料:除參與土地經營外,他是大東信託會社社長、彰化銀行監事,台灣製麻會社、大成火災保險會社、南洋倉庫會社等董事,日記中每當開董監事會時,林獻堂一一記錄其當年收益、配當及人事更迭。至於日記中相關的政治資料更值得注意,有不少事件是以林獻堂為中心所展開,如台灣文化協會1927年開年後即告分裂,連溫卿與蔣渭水間的競爭,日記中有簡明的記載,他對台灣民眾黨逐漸走向階級鬥爭路線的不茍同、辭顧問,甚至在台灣地方自治聯盟於台灣總督府實行臺灣地方自治,楊肇嘉準備解散時,林尚呼籲成立合法的政黨。戰後投入縣、參議員選舉,當選後辭職又選上參政員。二二八事件後任省府委員,每次開會均有記錄。1949年赴日後,也記載了臺灣人以廖文毅、黃南鵬等人為主的臺灣獨立黨在日本活動的情形。在文化活動方面,記載他加入櫟社後,舉辦全臺第一次圍棋會;和其子林攀龍組織一新會,擬以「清新之氣再造臺灣」,此外有一心塾友會,一新讀書會,還有日曜演講(原為土曜),雄辯會,宗教座談會,親睦會,會務多種多樣。戰後任臺灣省通志館館長,臺灣省文獻會主任委員,這些資料都可以說是唯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