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集。林朝崧著。原書由櫟社成員傅錫祺、陳槐庭編輯,鹿港信昌書社1933年出版。全書共5卷,附詩餘1卷,分成2冊裝訂,1~3卷為上冊,4~5卷及〈詩餘〉為下冊。龍文出版社1992年出版之《台灣先賢詩文集彙刊》第1輯,即根據原書複印出版(下冊與林獻堂《灌園詩集》合併裝訂)。本書另有兩種版本,分別是中華書局於1971年編印的《台灣先賢集》所收,及臺灣銀行於1957年所編的《台灣文獻叢刊》第72種,但這兩種版本都是重新排印本。林朝崧是日治時期最富盛名的詩社「櫟社」的創始人,也是該社初期的靈魂人物,《無悶草堂詩存》是他一生心血結晶的代表作。全書收錄各體詩作共800餘首,另附「詩餘」一卷則收錄45題61首詞作。書前有傅錫祺、林獻堂、林幼春的3篇序文,蘇大山的「題詞」(七古長詩)一篇,及櫟社詩友的題詩十多首。林朝崧詩曾經以《無悶草堂詩鈔》為名,連載於《台灣文藝叢誌》。兩種版本所收的朝崧詩頗有出入,但《詩鈔》本之總數較《詩存》多出不少。據廖振富《櫟社三家詩研究──林癡仙、林幼春、林獻堂》比對發現:《詩鈔》本收錄而為《詩存》捨棄未收者,多半是作者描寫流連風月生涯的作品,但也有少數作品可能是社友編輯本書時擔心觸犯政治忌諱,而刪除未收。另外,傅錫祺、林獻堂的序文都說:《詩存》不收朝崧的擊缽吟詩。廖振富根據《詩鈔》本和新發現的櫟社擊缽吟詩稿(後者藏臺大圖書館特藏室)綜合比對,發現《詩存》所收作品,其實有不少是擊缽吟詩,傅、林之說並不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