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索引總覽
漢詩習作會 列印 列印
類別:文學團體撰寫者:廖振富

日治末期由林獻堂在霧峰發起的漢詩創作團體。林氏有鑑於日本皇民化運動日漸普及,憂心漢詩寫作傳統斷絕,乃發起此一組織。目的是希望藉由傳承創作經驗,帶動年輕一輩創作漢詩的風氣。參加者主要是霧峰地區青年、櫟社第二代成員及林獻堂親友,包括莊垂勝(莊太岳之弟)、莊銘瑄(莊太岳之子)、林培英(林幼春之子)、林陳琅(林癡仙之子)等。組織運作方式是:事先定詩題,每10天作一課題,集會時交卷,並切磋疑義。每次聚會,林獻堂多親自參與習作,投入頗深,櫟社社長傅錫祺也曾數次應邀出席指導。該會具體活動,始於昭和15(1940)年12月23日,至昭和16(1941)年9月止,共22期。詩題有〈歲暮感懷〉、〈元旦試筆〉、〈迎年菊〉、〈探梅〉、〈喜雨〉、〈插秧〉、〈種蔗〉、〈養蠶〉、〈久雨〉、〈春日山行〉、〈雨中穫稻〉等昭和17(1942)年,林獻堂將原成立於昭和16年的「櫟社讀詩會」改為「土曜日漢詩習作會」。《南方》雜誌在昭和17(1942)年間,曾多次刊出標明「漢詩習作會」的集體創作,詩題包括〈壬午元旦夜對月有感〉(148期)、〈辛巳除夕讀韓愈送窮文〉(149期)、〈臥龍岡〉(152期)、〈鴻門宴〉(157期)、〈刺竹〉(161期)、〈秋訊〉(163期)等。昭和18(1943)年,此一團體改為「金曜日漢詩習作會」(別稱「霧峰金曜會」),每週五讀《史記》列傳,隨後即以列傳人物為題作詠史詩,時間自該年3月至10月,共33期。昭和19(1944)年,又改為「霧峰朔望會」。這一系列組織,具體展現林獻堂在日治末期為延續漢族文化、提倡漢詩的努力。

瀏覽人次: 280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