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索引總覽
竹社 列印 列印
類別:文學團體撰寫者:詹雅能

詩社。竹社有二:一成立於清同治2年(1863)的竹塹(新竹),由當時得意於科舉而獲有功名者所創設。主要是為了科舉士子們切磋詩藝、聯絡聲氣的文藝性結社活動。社中成員,今不可考。清光緒12年(1886),因在地文人陳濬芝與蔡啟運之倡導,與「梅社」合併為「竹梅吟社」。另一則是明治43年(1910)成立於新竹,由「奇峰吟社」改組而成。按「奇峰吟社」之改組,緣於1910年5月櫟社社長蔡啟運回竹,竹人開歡迎詩會,席間鄭鵬雲提議推舉為「奇峰吟社」社長。隨後於6月15日召開總會,並議定改以「竹社」為名。當時參與活動的成員除蔡啟運外,尚有鄭鵬雲、羅炯南、劉篁村、李逸樵、王石鵬、連文逸、鄭幼佩、鄭邦紀、鄭松軒、鄭邦吉、鄭十洲、王瑤京、黃潛淵……等十餘人。繼蔡氏後,戴還浦、鄭養齋接續擔任社長,1937年鄭養齋去世後,「竹社」即不置社長,改採總幹事制至今;歷任總幹事依序為羅炯南、鄭蘊石、陳竹峰、李子俊、謝森鴻、謝景雲、郭茂松、張奎五、黃祉齋、劉進、蘇子建等。初期社員多屬本地士紳,尤以主導者蔡啟運、鄭鵬雲二人曾獲清朝功名,且為原「竹梅吟社」成員,更深具意義。該社活動以課題為主,並不定期由社友值東開擊缽吟會,新竹北郭園、潛園、古奇峰、青草湖、城隍廟、內天后宮等處,皆可見詩侶吟蹤。1917年加入「瀛桃聯合擊缽吟會」成為三社聯吟,1931、1936年兩次負責籌辦全島聯吟大會。日治時期的「竹社」固屬地方型詩社,但由於主要社員活動力甚強,尤其經常與「瀛社」、「櫟社」聯絡聲氣、酬唱往還,在全島詩社中可謂較具規模者。1945年,與縣內詩社合組「新竹市聯吟會」,唯隨著社會變遷,活動日趨沈寂。1981年總幹事黃祉齋與社員蘇子建積極籌組「新竹縣詩人聯吟協會」,結合竹東、湖口等地詩社及詩友,以振興吟風,後因新竹縣市分治而解散。九○年代後則因社友逐漸凋零,難以成會,而與「澹」、「廬」二社合辦「澹竹廬三社聯吟」,藉以延續擊缽盛事。1999年在蘇子建的推動下,「新竹市竹社理事會」正式登記成立,並權任理事長,目前社友十餘位,定期於內天后宮集會。有關「竹社」之課題與擊缽吟作品,日治時期主要刊載於《臺灣日日新報》、《詩報》,戰後則多見於《詩文之友》中。至於社員個人作品集,則有鄭虛一《成趣園詩鈔》、《山色夕陽樓吟草》、鄭十洲《鄭十洲先生遺稿》、張純甫《守墨樓詩稿》、林鍾英《梅鶴齋吟草》、羅炯南《四維堂詩鈔》、張奎五《張奎五擊缽吟存稿》、陳竹峰《寄園吟草》、鄭指薪《指薪吟草》等。

瀏覽人次: 740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