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索引總覽
瀛社 列印 列印
類別:文學團體撰寫者:黃美娥

詩社。1909年3月7日在臺北成立。由當時任職《台灣日日新報》記者林湘沅、謝雪漁、黃茂清、魏清德……等邀集臺北地區知名文士組織而成,大抵為呼應櫟社、南社為謀求保存漢學,延續傳統漢文化之目的而設立。成社以後,透過報紙媒體刊載相關作品及傳播訊息,因而提升其知名度;再加上日本官方的支持,故得於短期間內快速竄起,成為北臺第一大詩社。瀛社初期未設社長,乃由社員輪流值東,1918年正式提出社長、副社長、幹事、評議員組織架構,洪以南出任首任社長;1927年,謝雪漁繼任第二任社長,直到日治時期結束,社務率由謝氏統理;而戰後,又經歷了魏清德、李建興、杜萬吉、黃鷗波等,瀛社至今仍持續綿延,在全臺詩社中保有一定之聲望,且為臺灣現存歷史最悠久的詩社。至於瀛社社員初期略有50至60人,最盛時期甚至超過200人,現在則仍維持40餘人。除前述創社的《台灣日日新報》漢文部記者群外,著名社員尚有黃純青、許梓桑、顏雲年、劉克明、黃水沛、顏笏山、倪炳煌、林佛國、林述三、曹秋圃、李石鯨、楊仲佐、張純甫、李騰嶽、歐劍窗、杜仰山、林熊祥、黃得時、吳漫沙、林玉山……等。以上本土文人外,戰後部分大陸來臺人士如方子丹、羅尚等亦加入詩社,而孔德成、何志浩……等人更出任顧問。至於,詩社之活動方式,初期以課題進行,而後則以擊缽為務。每年大會一次,例會則由值東每月輪值,1915年起與桃社舉行瀛桃聯合吟會,1917年再加入竹社合為瀛桃竹聯合吟會,開啟詩社聯吟之風;依此,1921年瀛社更進一步號召全臺詩社舉辦首次聯吟大會,將臺灣詩社帶入發展高峰,此後五州輪值,全臺詩社聯吟一直持續到戰前;1937年後,並稱日治時期三大詩社的「櫟社」、「南社」社運漸衰,唯獨瀛社活動未輟。戰後,瀛社持續發展,除大會外隔月例會一期,近期則按季舉行。至於詩社的課題、擊缽作品,日治時期主要是透過《台灣日日新報》發表,戰後則多刊載於《詩文之友》。個人作品集,則有謝雪漁《奎府樓詩草》、魏清德《潤菴吟草》、黃純青《晴園詩草》、顏雲年《陋園吟集》、劉克明《寄園詩草》、黃水沛《黃樓詩》、林佛國《長林山房吟草》、林述三《礪心齋詩集》、李石鯨《李碩卿詩集》、楊仲佐《網溪詩文集》、張純甫《守墨樓吟稿》、李騰嶽《鷺村翁詩存》、林熊祥《林文訪先生詩文集》、李建興《紹唐詩集》等。此外,自1969年(瀛社60週年)起,瀛社特為同人合刊作品選集,題為《瀛社創立六十週年紀念集》,每10年一集,今已有《瀛社創立七十週年紀念集》、《瀛社創立八十週年紀念集》、《瀛社創立九十週年紀念集》等,合計4集,不但保存當時社員之作品,也記錄了詩社的發展歷程,允為本社重要文學史料。

瀏覽人次: 543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