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索引總覽
糞寫實主義論戰 列印 列印
類別:文學運動、論爭、思潮、事件撰寫者:柳書琴

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論爭。1943年第一屆皇民奉公會文學獎頒獎後引發的臺灣文壇不同民族、立場作家,對殖民地戰時文學典範的爭執。此論爭以臺灣得獎作家之現實主義創作問題為批判之導火線,以《台灣文學》、《文藝台灣》兩大戰時文藝誌為中心展開,為戰時文壇最重要之文藝論戰。戰時兩大文藝集團之意識形態競爭淵源久矣,四○年代初期的「外地文學」與「地方文學」等論述已有較勁之意。1943年2月文學獎評審臺北帝大教授工藤好美對採取寫實主義的得獎者張文環多所讚美,引發另兩位得獎者西川滿、濱田隼雄異議。隨後西川、濱田、葉石濤等人先後撰文批判臺灣作家的寫實主義為惡俗、扒糞式、帶有普羅文學遺風、無視時局動向的「投機文學」、「糞寫實主義」;反之極力提倡協力國策、回歸日本古典傳統的「皇國文學」、「皇民文學」。此舉引發楊逵、吳新榮等臺籍作家反駁,他們認為臺灣的外地文學及浪漫主義文學內容貧乏,反之寫實主義文學具有深厚的社會內涵。該年4月到8月間,雙方人馬在《文藝台灣》、《台灣文學》、《台灣時報》、《台灣公論》、《興南新聞》文藝欄多處,展開激烈論辯。此後筆戰稍緩但對立仍在,反映於9月厚生演劇研究會與藝能文化研究會的拼臺、陳火泉〈道〉與王昶雄〈奔流〉之「皇民文學」競寫,乃至11月臺灣決戰文學會議文學雜誌存廢問題的對立各方面。捲入的作家,上至工藤、西川、濱田、楊雲萍、張文環、呂赫若、楊逵、林精鏐、吳新榮等中壯代,下至新生代的葉石濤、世外民(一說邱永漢)、陳火泉、王昶雄,乃至若干演劇界人士,可謂牽連廣闊。主要代表人物的論述,雖環繞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外地文學與臺灣文學等議題,但討論並不十分深入,爭執核心在於戰時文藝的指導原則以及「皇民文學」等方面。親官方立場的日籍文學者有意與臺灣文學奉公會的文藝統制政策呼應,對本土文壇進行更徹底的統制,故導致本土作家反彈。此論戰可視為官方系列收編本土文壇的最後一役,12月間《台灣文學》終於遭到停刊,被《文藝台灣》強行合併,並改由臺灣文學奉公會發行。戰時兩大民間文藝誌雙雄並峙、相互競爭的文壇,因而風流雲散。此一帶有政治目的之論戰,同時造成了臺灣文學或日本外地文學雙方文藝運動的中挫。

瀏覽人次: 1285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