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台語文學發展年表
台語文學發展年表
起迄時間:

1930 年~1939 年

  • 1937 年
    *泰平唱片、博友樂唱片賣hō͘呂王平,改名號做「日東唱片」;陳君玉hōaⁿ文藝部業務;發行台語歌〈不愿煞〉、〈四季紅〉(四季譜)、〈送君曲〉。
  • 1937 年
    *日本時代ê最後1部台語片《望春風》。
  • 1936 年
    12.01
    舊聖詩:《聖詩》試用版347首;陳清忠油印500本。聖詩委員(1932-):明有德、駱先春、德明利、滿雄才先生娘、陳清忠、蘭先生娘、偕叡廉、吳威廉牧師娘、陳瓊琚、鄭溪泮、高金聲、潘道榮、蘇振輝、梅甘霧、蘇天明、陳溪圳等。本土詞、曲作者:鄭溪泮、駱先春、Margaret Cauld(吳瑪烈,吳威廉牧師娘);本土作詞人:明有德、駱先春、梅甘霧、李庥、潘道榮、蘇振輝、陳琼琚;本土作曲者:Marjorie Landsborough Golan(蘭先生娘)。
  • 1936 年
    11.
    張維賢,〈論台灣戲劇:以台灣語為主的戲劇〉,《台灣新文學》1.9。
  • 1936 年
    10.
    彰化教會設教50週年,出版白話字版教會50年史。
  • 1936 年
    10.
    國府種武,〈蔡培火氏〈台灣に於けゐ國字問題〉を讀みて〉(讀蔡培火氏〈台灣ê國字問題〉,《台灣教育》10月號),講白話字「kui身軀tài一款中國ê臭hiàn味」。(陳培豐2006:356)
  • 1936 年
    09.
    小林躋造接台灣總督職務(-1940),提出「皇民化」、「工業化」、「南進化」3大治台方針。(周婉窈2004:36)
  • 1936 年
    08.28
    漢字論文:郭一舟,〈北京雜話〉發表tī《台灣文藝》3.7、3.8。←kō͘ ká-nah注音
  • 1936 年
    08.
    王錦江,〈賴懶雲論〉(《台灣時報》201):「台灣的新文學能有今日之隆盛,賴懶雲的貢獻很大。說他是培育了台灣新文學的父親或母親,恐怕更為恰當」;「泉漳語的移為文字已有困難,又何況它們已經過了幾世的土著化,因此文字之應合其語言的變遷,於今尤為困難」;「文字是要求一種切實感的,是要求言文的一致的,因此,如何表現台灣語言,便成了一個難題」。鄉土文體:賴和「很早就避開了作品中使用台灣話的困難,而寫下了一個中國人都讀得懂的作品」;「目前在作品中寫台灣話的問題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傾向,但在實踐上卻尚無人出於賴懶雲之右者」。「他總是先用文言文寫好,然後按照文言稿改寫成白話文,再改成接近台灣話的文章。據說也有時反其道而行的。」
  • 1936 年
    08.
    蔡培火,〈台灣に於けゐ國字問題〉(台灣ê國字問題),《台灣教育》。(陳培豐2006:355)
7頁,共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