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料庫介紹
作者詳細
作者姓:
作者名:
朝崧
作者姓名:
林朝崧
作者別名:
俊堂、峻堂、癡仙、今吾、無悶道人。
性別:
朝代:
清領─日治
帝王年號:
光緒、明治、大正
出生年月日:
1875
卒年:
1915
出生地:
彰化縣霧峰(今臺中霧峰)
卒地:
不詳
籍貫:
彰化縣霧峰(今臺中霧峰)
活動地區:
台灣、福建、泉州、上海
個人簡介:
林朝崧(1875~1915),字俊堂,一作峻堂,號癡仙、今吾,又號無悶道人。彰化縣霧峰人(今臺中霧峰),晚清秀才。為霧峰林家下厝林文明之養子。乙未割臺時,與家人內渡福建泉州,明治三十年(1897)一度返臺,停留數月後再赴泉州,次年移居上海,三十二年(1899)始返臺定居。三十五年(1902)與侄子林幼春、彰化賴紹堯倡組「櫟社」,為創社九老之一。四十三年(1910)主持「櫟社庚戌春會」,共有社員二十人、南北詩友三十一人參加,為日治時期臺灣詩社一次大規模的集會。翌年(1911)梁啟超訪臺,鼓勵「櫟社」成員勿以詩人終其生,此後林朝崧積極投入臺中中學及「同化會」的創設,乃梁氏影響下奮力轉型之具體表現。林朝崧詩風以感傷頹靡為主調,文字清麗多姿,與洪棄生、賴紹堯、陳瑚、呂敦禮、陳懷澄等詩友時相唱和。早期詩作多描述日治後傳統文人苦悶無奈的心境,後期作品則逐漸強化對臺灣本土的認同與關注,為日治前期臺灣具代表性的傳統詩人。目前通行的林朝崧《無悶草堂詩存》,乃昭和八年(1933)櫟社詩友共同編輯,鹿港信昌社印行,收錄各體詩共八百餘首,附錄詩餘一卷,共六十一首。民國四十九年(1960)臺灣銀行據原刊本重新打字,收入「臺灣文獻叢刊」。民國八十一年(1992)龍文出版社復影印原刊本,收入「臺灣先賢詩文集彙刊」。林朝崧另有一名為《無悶草堂詩鈔》的版本,大正八年至十二年(1919~1923)連載於《臺灣文藝叢誌》,內容與目前通行的《無悶草堂詩存》頗有出入&1。以下作品,以《無悶草堂詩存》、《無悶草堂詩鈔》兩版本為主,並據林朝崧之子林陳琅所藏《癡仙詩稿》,及《萊園第三週年詩會稿》、《辛亥櫟社春會擊缽吟錄》、《櫟社十週年大會詩稿》、《櫟社癸丑詩稿》、《櫟社零星詩稿》、《櫟社第一集.無悶詩草》、《東寧擊缽吟前後集》、《瀛海詩集》、《臺灣日日新報》、〈無悶草堂軼詩〉&2等詩集報刊輯錄編校。【廖振富撰】
專長:
漢詩文
現職:
不詳
及第年:
不詳
官宦經歷:
不詳
參與團體:
櫟社
編著作品:
《無悶草堂詩存》、《無悶草堂詩鈔》
親族:
父林文明、侄子林幼春、子林陳琅
師友:
洪棄生、賴紹堯、梁啟超、陳瑚、呂敦禮、陳懷澄
製表時間:
不詳
備註:
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