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料庫介紹
作者詳細
作者姓:
作者名:
景崧
作者姓名:
唐景崧
作者別名:
字維卿;又字薇卿;號南注;號南注生;號請纓客
性別:
朝代:
帝王年號:
道光、咸豐、同治、光緒
出生年月日:
1841
卒年:
1903
出生地:
廣西灌陽
卒地:
不詳
籍貫:
廣西灌陽
活動地區:
廣西灌陽、越南、臺南、臺北、滬尾、廈門、桂林
個人簡介:
  唐景崧(1841~1903),字維卿,又字薇卿,號南注、南注生、請纓客,廣西灌陽人。同治四年(1665)進士,入翰林院選庶吉士,授吏部主事。光緒八年(1882)入越南,力勸劉永福黑旗軍加入抗法行列。光緒十年(1884)率「景字軍」迎戰法軍有功,官升二品。光緒十一年(1885)十月出任臺灣兵備道,兼理學政。唐氏雅好文學,曾修葺臺南道署舊有斐亭,創「斐亭吟社」,時邀僚屬、詩友飲酒賦詩。臺人士之能詩者,悉禮致之,扢雅揚風,於斯為盛,一時臺士競為詩作。又禮聘臺南進士施士洁擔任海東書院山長,挑選臺士之秀異者如丘逢甲、許南英、汪春源等入海東書院就讀,對當地文風之鼓倡,頗具影響力。光緒十七年(1891)陞臺灣布政使,駐省會臺北。公餘復屢邀文士百數十人集於官署,為詩酒之會,尤以競作詩鐘為能。適因安溪人林鶴年辦理茶釐船捐等局務來臺,贈以數十盆牡丹,故取名為「牡丹吟社」。社員吟詠詩稿,景崧悉加收錄,遂有《詩畸》之輯錄。此外,唐氏又好詩謎,臺南、臺北兩地任職時皆致力推展之,編有《謎拾》一書,對臺灣謎學之發展影響頗大。光緒二十年(1894)九月出任臺灣巡撫,次年(1895)割臺議起,唐氏致電清廷,預言臺民將有大亂,建議急請英俄為同盟以保臺,並請辭巡撫職。及馬關條約簽訂,全臺譁然,唐氏復電告清廷,自云遭臺人「劫留」,不得已暫允駐臺,與當地紳民發佈公告,宣示保臺決心。五月二十五日全臺紳民倡建「臺灣民主國」,共推唐氏為總統。六月五日,日軍逼近臺北城,唐氏搭德船從滬尾遁逃,內渡廈門,後歸桂林。光緒二十三年(1897)支持康有為在桂林的維新運動,光緒二十五年(1899)任桂林「體用堂」中文總教習。晚年耽愛戲劇改革,為中國十大劇種之一「桂戲」之奠基者。著有《請纓日記》、《寄閒吟館詩存》、《看棋亭雜劇》。唐氏在臺之作可見者不多,以下據《詩畸》所收錄之唐氏詩作為底本,參照鄭鵬雲《師友風義錄》、連橫《臺灣詩乘》、《臺北文物》六卷四期所刊賴鶴洲〈斐亭吟會?牡丹詩社〉進行編校。(許俊雅、施懿琳合撰)
專長:
不詳
現職:
及第年:
同治四年(1665)進士
官宦經歷:
光緒十年(1884)率「景字軍」迎戰法軍有功,官升二品。光緒十一年(1885)十月出任臺灣兵備道,兼理學政。
參與團體:
創「斐亭吟社」。屢邀文士百數十人集於官署,為詩酒之會,尤以競作詩鐘為能。適因安溪人林鶴年辦理茶釐船捐等局務來臺,贈以數十盆牡丹,故取名為「牡丹吟社」。
編著作品:
有《詩畸》之輯錄。編有《謎拾》一書,對臺灣謎學之發展影響頗大。著有《請纓日記》、《寄閒吟館詩存》、《看棋亭雜劇》。唐氏在臺之作可見者不多,以下據《詩畸》所收錄之唐氏詩作為底本,參照鄭鵬雲《師友風義錄》、連橫《臺灣詩乘》、《臺北文物》六卷四期所刊賴鶴洲〈斐亭吟會‧牡丹詩社〉進行編校。
親族:
不詳
師友:
施士洁(詩友)、王毓菁(詩友)、羅大佑(友)、林鶴年(友)
製表時間:
2005/10/27
備註: